问题 填空题

短周期元素X、Y、Z、M、N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有关信息如下:

元素有关信息
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
Y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2价
Z其单质及化合物的焰色为黄色
M与X同主族,其单质为半导体材料
N其单质在Y单质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XY2的电子式是       ;Z2Y2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是       ;XY2与Z2Y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恒容条件下,一定量的NY2、Y2发生反应:2NY2(g)+Y2(g)2NY3(g)。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NY3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下图。该反应的△H   0(填“>”、“<”或“=”,下同);若T1、T2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   K2

(3)X的非金属性比M      (填“强”或“弱”),能证明此结论的事实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

(1)(1分);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1分);2Na2O2+2CO2=2Na2CO3+O2(2分)

(2)<(1分);>(1分)(3)强(1分);SiO32-+CO2+H2O=CO32-+H2SiO3(胶体)(2分)

题目分析:短周期元素X、Y、Z、M、N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则X为碳元素;Y元素主要化合价为-2价,则B为氧元素;Z其单质及化合物的焰色为黄色,则C为钠元素;M与X同主族,其单质为半导体材料,则M为硅元素;N其单质在Y单质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则M为硫元素;

(1)根据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方法;根据过氧化钠的电子式来判断;根据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过氧化钠的电子式,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2)由图可知,温度为T2先到达平衡,所以T1>T1,温度越高,NY3的体积分数减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只与温度有关,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3)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以及强酸制弱酸来分析;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硅元素,则碳酸大于硅酸,碳酸能与可溶性硅酸盐反应生成硅酸和碳酸盐,离子方程式式为:SiO32+CO2+H2O=CO32+H2SiO3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高层办公楼,总建筑面积137500m2,地下3层,地上25层。业主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并委托了工程监理单位。
施工总承包单位完成桩基工程后,将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委托给了专业设计单位,并自行决定将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工程分包给了一家专业分包单位施工。专业设计单位根据业主提供的勘察报告完成了基坑支护设计后,立即将设计文件直接给了专业分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在收到设计文件后编制了基坑支护工程和降水工程专项施工组织方案,方案经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签字后即由专业分包单位组织了施工,专业分包单位在开工前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
专业分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由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的施工人员兼任现场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土方开挖到接近基坑设计标高(自然地坪下8.5m)时,总监理工程师发现基坑四周地表出现裂缝即向施工总承包单位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停止施工并要求立即撤离现场,施工人员查明原因后再恢复施工。但总承包单位认为地表裂缝属正常现象,没有予以理睬,不久基坑发生了严重坍塌,并造成4名施工人员被掩埋,经抢救3人死亡、1人重伤。事故发生后,专业分包单位立即向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报了事故情况。经事故调查组调查,造成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质勘察资料中未表明地下存在古河道,基坑支护设计中未能考虑这一因素而造成的。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于是专业分包单位要求设计单位赔偿事故损失80万元。
[问题]

请指出上述整个事件中有哪些做法不妥并写出正确的做法。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