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7分)    董遇“三余”读书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兴平中②,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 * * 段煨。采稆 ③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质讷:朴实敦厚    ②汉献帝兴平年间      ③采稆:入山打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3分)

① 采稆

《老子》作训注

③  问“三余”之意。

小题2:翻译句子。(2分)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

小题3:你怎样理解“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遇)而云:“必当先读书百遍”。(2分)

答案

小题1:① 背或背回  ② 替或 给  ③ 有人  (3分)

小题1:请教的人说:“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2分)

小题1:它的用意是要求人们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用心思考,以达到“其义自见”的目的, 这句话是为了启发别人自学的积极性而说的。(意思相近即可)(2分)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到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除了注意“苦、以”等重点字,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还要注意语句的通顺性。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董遇的语言描写来理解“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遇)而云:“必当先读书百遍”这句话的意思。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