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去年震灾中赢得“中国首善”美誉的企业家陈光标  10年来他向慈善事业捐献累计4.75亿元,连续三年进入中国慈善家排行榜前10位 ,作为一个企业家界别的政协委员,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呼吁向富人征收遗产税 ”的提案。他说:“富人应该缴纳遗产税,比率至少应为60%,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答案

提供2篇典范的下水作文,并给予点评。

分 享

孤寂人生,谁来聆听你心中的清音?望眼未来,谁来领略你眼中的精彩?

山青青,水盈盈,弹一曲“高山流水”,震彻群山,激扬层浪。

于是俞伯牙与钟子期共同欣赏这份相遇相知的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那份默契与和谐是上天铸造的,所以,知音与你分享的不只是感觉,还有向往。钟子期既死,伯牙亦无心苟活于世。于是摔琴自弃。分享,却也如此凄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夜清辉遍洒胸臆,量这些大小杯儿怎能盛得起?是离愁,还是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相思岂是一个人的事,在千里之外,有人与你共同分享相思的苦酒。苦后便是甜,分享后便是快乐。寂寞的酝酿,思念的醇香。东坡的思念,系在千里之外的孤坟,而孤坟内的思念,却充盈在世间。别担心一人承受,随时都有人与你分享……

失去后才知道珍惜,拥有时却毫不在意。于是李煜叹道:“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故国重游,无限江山。当李煜独自凭栏,独自感伤的时候,需要有人来分享他的悲凉。那会是谁呢?他的国家在风中沉睡,他要向风儿寄托他的哀思,向雨儿倾诉他的悲苦。淅淅沥沥的一场春雨,帮他分享了一切痛苦。春雨纷纷,笼走一切哀伤。原来有时分享的不只有快乐,还有苦痛。

执着的追求需要不懈的努力,而阿炳却在独自守着那份感觉。那同样是在追求,对音乐以美的无限向往。他希望人们能够分享他的快乐,那就是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赏。二胡用它的颤悠悠的音拨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那根弦,轻轻一捻,便生出无限情愫。那对美的欣赏,如果美单单只存在于世,而无人欣赏无人分享,那将会如枯萎的花,一瓣一瓣凋谢,落了一地的哀伤。分享美的一切,便是对生活的信仰。

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深思的同时,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

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明白了存在的意义。

快乐的分享,痛苦的承担。在你与人分享的时候,就肩负着一份重任。让他更快乐,让痛苦全部溜走,让阳光洒满你的心灵。

鼓起勇气,让我分享你的生命!

(点评:文章中心明确,思路开阔,由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分享到李白、苏东坡的分享,到李煜的孤独、阿炳的分享,最后总结升华,水到渠成。思路清晰,文化底蕴丰厚。排比、比喻句的运用,文采斐然。)

大爱无私

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悲伤,常使我们泪满襟,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感动,常使我们热泪流。悲伤让我们更坚强,感动让我们更有力量——大灾有大爱,大爱最无私。

地震带给我们的感动太多了,多如繁星数不清。最让人感动的是灾区干部群众面对生死考验时做出的感天动地的壮举。德阳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张开双臂护住四名学生,这四个学生幸免于难,可谭老师却永远离开了他的学生。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在地震中先后救出了十位群众,却没有时间去救自己唯一的儿子及亲属,结果他失去了儿子、二姐、侄儿等15位亲人。记者问他伤心吗?他回答:“我想伤心,你能给我时间吗?”在这次地震中象谭千秋、王洪发这样的感人事迹有很多,谭千秋是舍己救人,王洪发是舍亲救人,他们在生与死的选择上,毫不犹豫地把生留给别人,把死留给自己或自己的亲人,这些普通人在关键时刻能豁得出来,事迹可歌可泣,令天地动容。

大灾有大爱,大爱最无私。谭千秋、王洪发等人的壮举就是大爱,他们爱亲人,更爱他人,为了爱他人,可以割舍对亲人的爱,他们宁可自己身碎或心碎,也不让他人心痛。这种大爱是地震众多感动中最精彩的篇章,最动人的颂歌,足以净化我们的灵魂,纯洁我们的心灵。

我们虽然不在灾区,但需要学习这种大爱。我们没有遇到生与死的考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却有公与私、义与利等各种考验,同样需要这种大爱做出正确的选择。

各级领导干部应率先“复制”、发扬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在工作中要多想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少想自己的位子、票子、孩子等,把更多的爱献给群众,多为群众办好事、送温暖,使干群关系更融洽,使我党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普通百姓也要“复制”、发扬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些爱心,少些冷漠;多吃亏,别占便宜;多助人为乐,别损人利己;多大公无私,别自私自利。这样人与人之间更和睦,社会更和谐。

不论是你还是我,“复制”、发扬这种大爱无私的精神,只是献出一点点爱,应该不难做到。大家都做到了,我们的社会就更美好,幸福每一个人。

(点评:文章中心明确,开篇点题。点面结合,既有地震中英雄事迹,也有现实生活对领导干部的建议;语言简洁朴实无华。)

审题:作为一个企业家界别的政协委员,作为一个名列财富榜的富豪,他的提案超越本群体利益,超越“哪界委员为哪界说话”的议政习惯,站到一种公益立场上提建议写提案,这种“无私”的代议情怀非常可贵。作为两会代表,只有超越群体、行业、地区褊狭的利益立场,站到更宽广的公益立场上去建言献策,那样才会有政治的融合和共识的形成,才能使国家的政策法规更以人为本、更符合公众的愿望。利己只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低级本能,但“利他”却需要一种超越的勇气、高尚的道德和博爱的情怀。如果能够超越这种本能,站在比本群体利益宽广得多的公共立场上去发言,却是非常让人尊敬的。能超越群体利益代言的陈光标,为中国的富豪和代表委员们树立了一个标杆,为中国人树立了一个标杆。

立意:1、无私;2、和谐;3、超越自我;4、利己与利他;5、以人为本;6、博爱;7、高尚;8、分享。

构思:1、可以记叙一个故事,写他如何关爱他人考虑他人的事迹;2、可以明确一种观点,比如:关爱他人,收获幸福。然后举例论证,分析论证观点。

【名人言论】提供10条相关的名人言论。

1、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 —— 布莱希特

2、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 爱因斯坦

3、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 爱因斯坦

4、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 巴金

5、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 —— 林耐

6、人类“最高贵”的品质,其中包括协作、利他主义、爱国主义——爱德华

7、治天下者,以人为本——孟子

8、仁者爱人——孟子

9、钱可以兴德,也可以败德。如果我们都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那我们就会发现世界上存在许多比金钱高尚得多,也珍贵得多的东西。——佚名

10、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尝,好机会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 我们必须与其它生命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雷切尔.卡森

【最新素材】提供5个最为鲜活的精短素材。

1、全国政协委员、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 * * 许家印在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披露了房价成本,我国房价有五大交易成本:建筑成本、房企管理成本、土地成本、各类税费和企业利润。他说后三大成本不断飙升是造成我国我国房价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其中房企利润远远超过了5%的世界平均水平。为了老百姓买得起房,遏制房地产价格上涨,他建议:一是房企应该合理控制利润;二是地方政府要改变短视行为,将土地出让中的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让给大众,控制地价过快上涨。作为一名代表,他将公众利益均沾置于企业利益、地方利益之上,难能可贵。

2、1月15日,福建某电视购物公司导购小姐王海燕燕致电国家广电总局,披露了“电视购物”的种种黑幕:公司销售的“黄金”、“钻石”和“高档花妆品”等都是价格低廉的地摊货;产品虽然都有合格证书和鉴定证书是真的,但公司不是把每一件产品都拿去检测,而且公司对外宣称的地址是不真实的。作为一位月收入5000元的导购员不是从自身的利益考虑,而是超越自身利益,站在公众利益的角度说话,披露了电视导购这一不为人知的电视导购黑幕。

3、美国前总统布什想为富豪减税而准备取消“遗产税”,显然,减税计划将给拥有美国大部分财富的最富有阶层带来巨大好处。但索罗斯、巴菲特等美国最顶尖的120名富翁却反对这一做法,主动以花钱在《纽约时报》刊登广告的形式向国会请愿要求继续征收遗产税造福穷人,他们认为减税将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减少了政府对医疗保健,社会保障、教育等领域的投入。在超越群体利益的态度是,更体现美国富豪的成熟和责任感。

4、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在2008年6月27日,结束最后一个工作日,退休了。他退休后立足于全世界慈善事业,意欲把自己全部财产580亿美元捐给名下慈善基金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用于资助全球的教育和医疗项目,没给子女留下一分钱。壮举可谓令世人称道!52岁,处于事业巅峰、看淡财富的比尔。盖茨毅然退休,转而做慈善事业,这无疑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抉择和完美演绎。

5、“打假医生”陈晓兰,被选为CCTV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陈晓兰言行如一,她说的是良心话,做的是良心活,维护的是公共利益。她被一些 * * 商列入“黑名单”,她是无良商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她让一些官员咬牙切齿,因为她敲碎了某些官员的利益和脸面。于是她的人身安全常常受到威胁,但陈晓兰无怨无悔,矢志于打假。究其因,诚如她常说的一句话:“我是医生,我在和生命打交道!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陈晓兰的时候这样写到:一个弱妇女子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

单项选择题

For me, scientific knowledge is divided into mathematical sciences, natural sciences or sciences dealing with the natural world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sciences dealing with mankind (psychology, sociology, all the sciences of cultural achievements, every kind of historical knowledge). Apart from these sciences is philosophy, about which we will talk later. In the first place, all this is pure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sought only for the purpose of understanding, in order to fulfil the need to understand what is intrinsic and consubstantial to man. What distinguishes man from animal is that he knows and needs to know. If man did not know that the world existed, and that the world was of a certain kind, that he was in the world and that he himself was of a certain kind, he wouldn’t be man. The technical aspects or applications of knowledge are equally necessary for man and are of the greatest importance because they also contribute to defining him as man and permit him to pursue a life increasingly more truly human.

But even while enjoying the results of technical progress, he must defend the primacy and autonomy of pure knowledge. Knowledge sought directly for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will have immediate and foreseeable success, but not the kind of important result whose revolutionary scope is in large part unforeseen, except by the imagination of the Utopians. Let me recall a well-known example. If the Greek mathematicians had not applied themselves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conic sections, zealously and without the least suspicion that it might someday be useful, it would not have been possible centuries later to navigate far from shore. The first man to study nature of electricity could not imagine that’ their experiments, carried on because of mere intellectual curiosity, would eventually lead to modern electrical technology, without which we can scarcely conceive of contemporary life. Pure knowledge is valuable for its own sake, because the human spirit cannot resign itself to ignorance. But, in addition, it is the foundation for practical results that would not have been reached if this knowledge had not been sought disinterestedly.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Greeks who studies conic section().

A.were unaware of the value of their studies

B.were mathematicians

C.resigned

D.were interested in navigation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