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独”很常见,也很复杂。“一枝独秀”固然动人,似乎不及

万紫千红美丽;“独挡一面”诚然神勇,似乎不如众志成城

牢固。人们需要团结合作,却也似乎离不开“独处”;世界

需要沟通交融,却也少不得“特立独行”。“花间一壶酒,独

酌无相亲“是寂寞,也是自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

皆醉而我独醒“是高风亮节,又何尝不是悲怆……

“独”有时不太完美,有时是一种需要,有时又是一种应该

追求的境界。

你对“独”有怎样的体会或见解?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

寂寞的清福(学生例文)

时下的年轻人总是习惯说着一句话:拒绝孤独。于是他们欢乐时总愿与人共享,悲伤时也定要向人倾吐。即便到了夜深人静之时,也还要打开电脑,和网友聊上几句,算是排解一下独自一人的失落感。忽然间,仿佛所有人都罹患了“惧怕寂寞”的病症。

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抵是不愿忍受独自一人时的空虚的吧。但也有人偏偏就享受孤独。几年前读到卢梭,他曾说自己最爱寂寞。寂寞之时,他可以屏气凝神,思考人生问题,甚至听到上帝的声音。当时我总觉得卢梭这人多少有些神经质,竟然更乐于过与世隔绝的生活。到了后来,又读到一首诗。诗中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不知怎的,我一下子便爱上了这首诗。有人说,它表达了一种不为人知的寂寞。的确如此,细细的雨丝打下来,微冷的凉意使人的心忽地安静下来。再看着花瓣飘零,便自然而然地使人觉得这世界静的只剩一人。它的诗意,是来自那份寂寞。

于是我意识到,现在我们身边之所以少了些诗意,也许就是因为少了这份寂寞吧!正是现在的社会给了我们无论相隔多远也能够保持联系的机会,才让我们丧失了这种独处时才能静享的诗意。因为没有了多余的空间,所以少了距离产生的美感。这就仿佛是一种讽刺:发达的科技为人与人之间拉近了距离,人们却反而不懂得如何在彼此之间留下一些空白。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难道就真的排遣掉这份孤独了么?学生们在生日派对上的狂欢,上班族夜间在KTV的纵声高歌,夜猫子们上网熬夜聊天,这些真正为他们去走孤独了么?也许并没有,他们时刻想要人陪伴的心情,只是为这灯红酒绿的世界平添了几分喧嚣。人们摆脱了形式上的孤独,却未能填补心灵上的空洞,他们从这浮躁的社会中,只得到了空虚。

这时,我觉得自己似乎能够理解卢梭喜爱寂寞的原因。这就如同诗人在寂寞时写出了优美的诗句,音乐家在寂寞时谱出了清丽的音符,让自己处于寂寞之中,心就能彻底的安静下来,静得你可以察觉自然的气息,静得你能够仔细体味人们之间微妙的距离而带来的无限美感。真正的寂寞,是可以填补空虚的心灵的。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享受了孤独,于是获得了自在。因此,何不接受孤独呢?正如梁实秋先生所说,它所带来的寂寞,不正是一种清福?

探究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