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约法三章》一文,完成小题。(14分)

汉元年十月(1),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2)。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3),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4)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5),偶语者弃市(6)。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7)。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8)。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1)汉元年: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的第一年,即公元前206年。(2)沛公:即汉高祖刘邦。霸上;古地名。(3)组:绳索。(4)怀王:即楚怀王。(5)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6)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7)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8)吏人:指当时的大、小官员。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小题1:(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文言字词。(4分)

①诸将言诛秦王___________   ②父老秦苛法久矣______    ___

③诸吏人皆案堵如___________ ④人又喜______    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系颈以组

A.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B.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D.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两处)。(2分)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文。(4分)

(1)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2)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小题4:楚汉战争,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请你就此文分析他取得胜利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1)①有人②苦于;以……为苦 ③原来 ④更加(2)B

小题1: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

小题1:(1)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2)略

小题1:占据关中有利的地理位置;礼贤下士,听人劝告,不贪图享受;约法三章,取得关中人心

小题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苦”这个字,就应该理解为“以-----为苦”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A、因为,B、用,C、认为,D、如果,例句中的“以”为“用”的意思,所以选“B”项。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注意句子的意思外,还要注意句子的结构。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所以、还、约束、之、叫嚣、隳突”等重点字,有时还要补充出句子的省略成份,同时还要保证整个句子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地理位置、对待人才、纳谏、纪律、民心”等角度来分析其取得胜利的原因。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

(二)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
我还不知道这些山峰叫什么名儿。我来此的第一夜就看见那最高的一座山巅像钻石装成的宝冕似的灯火。那时我的房里还没有电灯,每晚上在暗中默坐,凝望这半空的一片光明,使我记起了儿时所读的童话。实在的呢,这排列得很整齐的依稀分为三层的火球,衬着黑魃魃的山峰的背景,无论如何,是会引起非人间的缥缈的思想的。
但在白天看来,却就平凡得很。并排的五六个山峰,差不多高低,就只最西的一峰戴着一簇房子,其余的仅只有树;中间最大的一峰竟还有濯濯的一大块,像是头上的疮疤。
现在那照例的晨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的电线杆子也躲得毫无影踪。
渐渐地太阳光从浓雾中钻出来了,那也是可怜的太阳呢!光是那样的淡弱。随后它也躲开,让白茫茫的浓雾吞噬了一切,包围了大地。
我诅咒这抹杀一切的雾!
我自然也讨厌寒风和冰雪。但和雾比较起来,我是宁愿后者啊!寒风和冰雪的天气能够杀人,但也刺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像陷在烂泥淖中,满心想挣扎,可是却无从着力!
傍午的时候,雾变成了牛毛雨,像帘子似的老是挂在窗前。两三丈以外,便只见一片烟云——依然遮抹一切。只不是雾样的罢了。没有风。门前池中的残荷梗时时忽然急剧地动摇起来,接着便有红鲤鱼的活泼泼地跳跃划破了死一样平静的水面。
我不知道红鲤鱼的轨外行动是不是为了不堪沉闷的压迫在我呢,既然没有杲杲的太阳,便宁愿有疾风大雨,很不耐这愁雾的后身的牛毛雨老是像帘子一样挂在窗前。

对于红鲤鱼的“轨外行动”,下列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寄托了作者对冲破愁雾的迫切心情

B.作者借此表达了对人们划破死样平静的行动的期待

C.表现作者对“轨外行动”的迷茫和困惑之情

D.反映作者不堪沉闷空气压迫的愤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