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患者,男,39岁。患肾结核3个月,尿频、尿急、尿时涩痛,腰酸痛,午后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抗结核药加()。

A.六味地黄汤

B.龙胆泻肝汤

C.滋阴除湿汤

D.萆解分清饮

E.知柏地黄汤

答案

参考答案:E

问答题

有些化学反应进行时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如下方案.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若测得pH逐渐变小且小于7,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______.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______.

方案二: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显红色,再滴加稀盐酸,红色逐渐消失,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但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时发现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后,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在液面上滴一些植物油,冷却后向溶液中再滴入酚酞.“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______.结果表明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取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向其中滴入酚酞,发现溶液呈现红色,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______性;

结论2:说明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酚酞在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可能重新褪至无色.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红色消失的原因是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实验方法:______,观察到的现象: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