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7分)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③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④,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不应,携妻之越。居三月,悄怆而返。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归取之(       )           (2)不得履(     )

(3)谓之曰(       )           (4)越人发(     )

小题2:下列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有欲买者屦为之也

B.有买履者徙于越

C.反归取游于不用

D.置之其坐越人跣行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小题4: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2分)

                                                                                    

小题5:这两则寓言故事共同包含了什么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通“返”,返回   终于   有的人   通“披”,披散

小题1:B

小题1:(1)鲁国有个人自己善于编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纺纱,他们想一起迁徙到越国。

(2)等到他返回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买到鞋。

(3)心中想象的景观是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小题1: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小题1:启发人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小题1:题目分析:注意“反”是通假字,通“返”;如《与朱元思书》中的“窥谷忘反”《愚公移山》中的“始一反焉”,其中的“反”都是通“返”,返回的意思。“被”是通假字,“被”通“披”,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学过“同舍生皆被绮绣”,《陈涉世家》中的“ * * 身被坚执锐”,其中的“被”通“披”,是穿着的意思。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小题1:题目分析: “有欲买履者”中的“履”是鞋的意思,“屦为履之也” 中的“履”是踩的意思,B中的“欲”是想要的意思,C中的“之”前者是代词,后者是“的”。D句中的“而”前者是表顺接,后者是表转接。

点评:近年来,一词多义仍是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之一。考查方式为解释或辨析,题型以填空和选择为主。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

小题1:题目分析: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⑴善:善于。⑵及:等到。遂:最终,终于。(3)或:或许。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时要注意落实一些关键字词,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在具体的语境中具体分析词语的意义。

小题1:题目分析: 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短文中的原句”,原文中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的是:“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点评: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有效信息的筛选和概括。

小题1:题目分析:《郑人买履》的寓意是: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鲁人徙越》告诉人们:1.做事要从多方面去考虑,若永远循规蹈矩,就不会有创新。   2.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3.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调查研究,分析客观事实,使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专长适合客观实际的需要;否则,弃己之所长,就会把事情办糟或者遭受“所长无所用”的困苦。 4.任何技术,如果没有社会需要,就会失去它的价值。 5.只凭才能和主观上的愿望、热情,而不顾客观条件是不行的,必须是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专长适合实际需要,依据客观可能条件来制定计划、安排工作。找出两篇文章说明的相同的道理。

点评: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概括出来。对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要注意找出异同。这些异同点,特别是相同点往往是出题点。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