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完成文后题目。(12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虽千里不敢(             )(2)请广于君 (            )

(3)长跪而之曰(        )(4)寡人矣(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文段中唐雎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以“布衣之怒”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血流千里”,唐雎则言:“                    ”矛盾冲突富有戏剧效果。

小题4: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分)

(1)                                                                             

(2)                                                                             

答案

小题1:(4分)①交换   ②扩充   ③道歉   ④明白

小题1:(4分)①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②但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小题1:(2分)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小题1:(2分)示例:(1)晏子一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2)墨子一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3)诸葛亮—一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小题1:文言实虚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错意、徒”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准。

小题1: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小题1:紧扣命题要求,列举合理即可。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