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7分)
管晏列传(节选)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①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②死③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注释】①见:被 ②召忽:人名 ③死:为……而死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鲍叔知其贤 ( ) (2)管仲既用( )
(3)及小白立为桓公 ( ) (4)吾尝三战三走( )
小题2: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鲍叔终善遇之至之市(《郑人买履》)
B.常强于诸侯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C.鲍叔知其贤其一犬坐于前(《狼》)
D.生我者父母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3)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小题4:管仲因得到鲍叔牙推荐才帮助桓公成就霸业,“管鲍之交”成为后世佳话。文章中管仲动情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结合选文理解管仲为什么这样说? (4分)
小题1:(1)贤能 (2)已经 (3)等到 (4)逃跑
小题1:D
小题1:(1)鲍叔不把我当做是贪婪的人,知道我家里贫穷。或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2)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3)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小题1:①饱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②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③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难能可贵;④不谈论管仲在经商时对自己的欺瞒行为,不认为管仲贪心、愚笨、不才、胆怯,极力举荐管仲,把自己置身于管仲之下。⑤管鲍之间的交往充分体现了鲍叔牙对管仲的理解、信任、尊重、谦让、支持、帮助。
小题1:题目分析:“贤”,一词多义,贤能。“既”,一词多义,已经。“及”,一词多义,等到。“走”,古今异义词,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古义:逃跑。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1:题目分析:A、前一个“之”是代词,代指“管仲”,后一个“之”是动词,到……去,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不相同; B、第一个“于”是动词,比……,第二个“于”是动词,在,它们的意义不同;C、前一个“其”是代词,代指“管仲”,后一个“其”是副词,其中,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D、两个“者”都是代词,代指“……的人”,意义和用法相同。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1:题目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以”(认为)、“贪”(贪婪)、“贫”(贫穷)、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熙”(开玩笑)、 “反”(反而)、“病”(没趣)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3)时,注意把“何”(什么)、“都”(总是)、“闻”(听到)等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1:题目分析:因为“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心理感激鲍叔牙;“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这些都表现出了管仲对鲍叔牙知遇之恩的感激,鲍叔牙理解、信任、尊重、支持、帮助管仲,鲍叔牙对管仲的恩情深似海,所以,他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
点评:筛选、提取、整合信息是按题目要求从文中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把符合要求的字、词、句等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归纳,形成简洁而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