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京报》7月16日报道:包括今年文科状元在内的北京90名学生入围香港大学内地本科生录取计划名单。
《北京晨报》7月12日报道:这些高分考生有多名已被北大、清华录取。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港校火爆的招生阵势引起部分社会人士和学者的担忧。目前关于“北大、清华将被香港高校扫成二流”的观点在网上引发的激烈争论便是明证。
读完上面两则消息,你有什么看法或者产生了什么联想?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出来,叙事、议论、抒情均可。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从“鲶鱼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只有竞争才能生存、发展。
(析)竞争就是要打破一种僵死的状态,输入新的机制,而“鲶鱼效应”就是要改变沙丁鱼群的呆滞状态,使其活跃起来,从而达到保存生命的目的。从这一点上说,“鲶鱼效应”就是一种竞争的效应。
(联)人类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竞争的历史,人类的产生、生存和发展,无一不是在竞争中实现的。达尔文的《进化论》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正是在同自然界的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在这种竞争中,人类形成了生理、心理上的特质,从而能够更有力地地征服自然。在人类与自然界竞争的同时,人类内部不同民族间也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如具有悠久文明的中 * * ,雅利安民族以及后来居上的欧罗巴民族,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竞争,人类在今天才会出现如此繁盛的景象。试想,如果没有这种与天与人的竞争,我们恐怕还会如古猿那样在树上攀援,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吧!
(深)人类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今天,竞争的更起着巨大的作用,在激烈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竞争中,一个国家只有成为竞争的强者,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那些竞争中的落伍失败者,等待他们的只有被欺侮。
曾几何时,我们还曾为美日汽车市场大战而惊叹,还曾为西方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宣传而迷惑,甚至还曾谈竞争而色变,似乎竞争只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是阴谋、卑劣的代名词。而在今天,我们也终于引入了竞争的机制。在企业中,招标承包,优化劳动组合;发展市场经济,鼓励自由竞争;就连人大代表的选举,也一反过去的只见选票不见人的状况,让候选人登台竞选。记得曾有一句话:“在芝加哥,穿高跟鞋的姑娘比内地小伙走得还快。”但如今,君不见,人们的脚步都已匆匆?
竞争是现代文明的催化剂,是强者的竞赛,要实现中 * * 多少年来魂牵梦系的强国梦,只有勇敢地走入外面的世界,去经受竞争的锻造。
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里,人们似乎过于“谦谦君子”,当欧美国家在工业革命中强大起来时,我们还在悠闲地研究故纸堆,恪守着中庸之道,在与西方竞争中失败的中国,饱尝了欺辱,辛酸,而今,觉醒的中国已勇敢地打开国门,去迎接竞争的考验。改革开放使中国如逢春古树,焕发出新的活力。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竞争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像别里科夫一般,自缚于套中,便会如那呆滞的沙丁鱼群,在消沉中死亡。(扣)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勇敢地投身竞争之中,只有竞争才能生存发展。!
这是一则题意作文,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其既能“一心攻读圣贤书”,又能“两耳要闻天下事”。两份报纸刊载的消息引发如此大的社会反响,表明有着深厚的名校情结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情结的国人对教育的高度关注。其实,说到底,这一现象的核心折射出来的还是一个关于生存、竞争、发展的话题。针对目前“香港很多大学和外国个别大学到内地纷纷招生”“内地学生青睐香港高校,清华、北大沦为二流高校”的说法,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譬如:
①最好的学生进入最好的大学学习,对于名校的继续发展和学生的自身发展是双赢;②港校内地招生有助于打破高校垄断;③内地名校不改革将丧失优势;④内地名校遭遇国际化冲击;⑤港校招生必将推动高校改革;⑥“百花齐放、齐头并进”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也让人们产生很多联想,譬如:①鲶鱼效应;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③没有永远的第一;④发展才能进步,止步就会落后……切题的角度很多,可写的内容丰富,把自己的看法或想法充分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合格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