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题目(6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1分)

(1)休降于天                  (2)长跪而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1分)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置人所鱼腹中

B.请广于君

C.劣得所

D.篝火小题3: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4: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在我国历史上,像唐雎那样出使不辱使命的人还有很多,请用一句话试举一例(人物、事情)(2分)

答案

小题1:(1)不祥(2)道歉  

小题1:A

小题1:韩国、魏国灭亡了,安陵却凭五十里地保存了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小题1: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1分)。 晏子使楚、蔺相如完璧归赵、张骞出使西域、苏武持节牧羊等(人物+事情  1分)

小题1:题目分析:(1)结合语境来理解“祲”的意思即可;(2)谢,今义,感谢;古义,道歉。

点评: 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题目分析:A、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B、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C、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才能高的人;D、名词作状语,在夜里。例句中的“缟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白色的衣服。所以,应该选“A”项。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题目分析:翻译时,注意“夫是句首语气词,而表转折,以是凭借的意思,徒是只的意思,以是因为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流畅性以及准确性。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题目分析:面对秦王的盛气凌人,唐雎凌威不惧,用“士之怒”回击了其的“天子之怒”,这表明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在我国历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晏子使楚,苏武持节牧羊等。

点评:分析人物的形象,根据文章中对这个人物的具体描写来分析即可。如本文中唐雎的形象,根据他反驳秦王时的具体表现来分析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端午节的文化事象

节日是一个地域的人们由于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在历史上形成的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日子。端午节作为最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之一,至少已有2000年的历史。如果究其产生原因,历史就更长了,主要有三个来源:(一)应对“夏至”节气的季候变化而引起自然生物性反应,借助巫术进行驱疫防瘟;(二)应对农历“五月初五”具有阴阳交合的数字所引起的心理反应,所采取的祈福禳灾措施;(三)对中 * * 龙图腾的信仰而形成的祭祀活动。“夏至”是中 * * 对天文学的伟大发现;“夏历”是把阳历和阴历巧妙结合,是中 * * 的伟大发明;“龙”是中 * * 的伟大创造。这三点,使端午这个节日塑造了中 *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处世精神。“龙”体现了中 * * 多元一体,和合圆融的宽广胸怀。这样深邃的思想必须体现到具体人物上才能生动具体,于是各地区就选择了不同代表人物,以便使这种精神人格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有受人尊崇的贤德人物加入节日祭祀名单之中,最后形成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五大节日传说人物。

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杰出的政治家,因看到国家沦亡而悲愤投河自杀。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因遭到佞臣的诬陷被逼自杀,也是一位悲剧型政治家。陈临是苍梧太守,组织人民开沟设堤,疏导积水解决水患,因公殉职在水利工地,受到人民赞扬等等。从端午节所纪念的历史先贤人物事迹来看,端午节的节日精神首先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一种人生价值观、是一种感情寄托、是我们民族团结的精神旗帜。

节日虽然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变化的应对措施,但节日的发展是靠历史积淀下的人文精神。端午的节日精神最初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是对人自身的生命关怀;通过不断的发展,上升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爱国主义精神的颂扬。节日文化上属于人们的时间生活,人们用有声、有色的民俗文化事象,度过无形无声的时间。不断反复,达到对节日精神的高度文化认同,形成了一股伟大而又神秘的力量。这力量主要表现在人们共同约定的民俗文化事象中。  

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事象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反映在五大方面:第一,端午是个诗人节。把一个全民的盛大传统节日和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中 * * 的浪慢情怀。第二,端午是个体育节。龙舟竞渡反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只有齐心合力才能夺得胜利。除赛龙舟外还有“蹴球”“角球”“赛威呼”等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第三,端午是个卫生节,表现的是对人身体健康的关怀,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时间。第四,端午是个社交节。重点调节的是以地域为单位的社区人际关系,许多地方赛龙舟均是以乡、镇,村为单位组队进行。第五,端午是个美食节。粽子集中反映了中华美食“食材广泛,烹饪多样,医食同源,口味齐全”的特点。

端午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继承它、享受它、发展它。人民是节日的主人,每个人均可以为节日增加色彩。通过端午节的民俗活动要使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文化责任、文化前途更加热爱和明确。

小题1:下列有关端午节节日精神的表述不正确一项的是(3分)

A.“龙”所具有的多元一体,和合圆融的宽广胸怀是中 * * 处世精神的一种体现。

B.端午节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是在历史积淀下形成的,这种精神最终体现在“以人为本”上。

C.端午节的节日精神是一种体现了人生价值观的、寄托人们情感的、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精神。

D.端午节既是诗人节、体育节,也是卫生节、社交节、美食节,这表明端午节节日精神已经得到人们的高度文化认同。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至少已有2000年历史的端午节是中 * * 最具民族特色并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之一。

B.应对“夏至”节气的季候变化而引起自然生物性反应,借助巫术进行驱疫防瘟,这是历史悠久的端午节的来源之一。

C.中 *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处世精神是由端午节塑造的。

D.屈原、伍子胥、陈临等五位受人尊崇的贤德人物被人们加入节日祭祀名单之中,最后形成了端午节的传说人物。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龙舟竞渡 “蹴球”“角球”“赛威呼”等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反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揭示的是只有齐心合力才能夺得胜利的道理。

B.因为端午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代的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我们要继承它、享受它、发展它。

C.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事象丰富多彩,作为节日的主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它增加色彩,使其更加绚丽多姿。

D.我们是中 * * 的传人,是端午节的主人,明确我们的文化身份、文化责任、文化前途是我们参加端午节活动的最大意义。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