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被点燃,火星四射

B.氧化铁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红褐色沉淀

C.点燃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发生猛烈爆炸

D.氯化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答案

A、铁的化学性质不十分活泼,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错误.

B、氧化铁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所以错误.

C、爆炸实际上是一种剧烈燃烧,氢气和一氧化碳都是可燃物,没有氧气助燃,点燃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所以错误.

D、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所以正确.

故选D.

问答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问题.

无影灯的奥秘  

        当光照射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就会投下一片阴影.影子有时是很有用的,例如在发明钟表之前,人们依靠日晷上影子的长度和方位来判断时间;影子有时又是很讨厌的,如外科医生在灯光下动手术时,手的阴影妨碍了他的工作,因此,人们发明了无影灯.

        在方桌上铺开一张大白纸,在纸的中心处放上圆柱形物体,先在它的一侧点一支蜡烛.你会看到,这个圆柱体就会在另一侧投下它清晰的影子,再点燃一支蜡烛,就会形成两个相 叠而不重合的影子.两影相叠的部分完全无光而全黑,这一部分称为本影;本影旁边有半透 明的灰暗部分,称为半影.点燃第三支蜡烛,本影缩小,半影出现多个层次,同时点燃多支蜡烛,这时本影完全消失,半影也淡得看不见了.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设计了手术室用的无影灯,大面积的光源从不同角度把光线照射到手术台上,保证手术时有足够的亮度,而没有明显的本影来妨碍医生的工作.    

(1)无影灯应用了什么物理知识?    

(2)烈日炎炎的夏季,同学们在工地上劳动,将凉水壶放在电线杆的阴影里,王明同学突然提出,电线杆有影子,电线为什么没有影子呢?有四位同学给出了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

A.射到电线上的光线太弱    

B.电线太细,太阳光射到它上面形成的本影很小,未落到地面    

C.太阳是个大光源,能把较细电线的四周照亮,在地面上几乎看不到影子    

D.电线杆是竖直的,电线横着不会形成影子

(3)为什么白炽灯下的影子很清楚,而日光灯下的影子却不太清楚?

材料题

关注民生,解决社会贫富不均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效果各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19世纪中叶英国纺织行业中用工情况(%)

——赵虹、田志勇《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从实际工资的角度看》

表2 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财富分配情况(%)

——根据吴于廑主编的《世界近代史》(高教版历史系列教材)改编

材料二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后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三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我看到数百万人们,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贫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1)材料一所列表格的相关数字显示了哪些重要信息?它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英国存在的什么社会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三的演说词中,你看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