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15分)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 * * 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 * * , * * 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 * 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 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 * * 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欲大义于天下          

天子而令诸侯          

③此天所以资 * *         

④ * * 既帝室之胄           

小题2:句子翻译。(4分)

①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②此殆天所以资 * * , * * 岂有意乎?

小题3: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最终战略目标是什么?(2分)

小题4:为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2分)

小题5:学了《隆中对》,你知道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故事,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至少3个。(3分)

答案

小题1:通“伸”,伸张  挟持   大概   后代

小题2:(1)不仅仅是时机好,也是人谋划得当。(2)这大概是老天拿它来资助 * * , * * 难道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

小题3:成就霸业、兴复汉室

小题4: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小题5:舌战群儒   三气周瑜  六出祁山   七擒孟获等

小题1:

题目分析:“信”在古文中有“信用”“伸张”的意思,本句中为“伸张”;“殆”在古文中有“亡”“失败”(百战不殆)“大概”的意思,本句中为“大概”,“胄”在古文中有“甲衣”和“子孙后代”的意思,本句中为“后代”。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所学课文,内容熟悉。解释文言字词,先理解其本义,再疏通句子,根据句意来判断字词在句中具体的含义。

小题2:

题目分析:第一句中“非惟……抑亦”是短语结构,意为“不只……也”,这里的“天时”不是“天时地利”的“天时”,而指“时机”,“人谋”指人的“谋划”,一指客观条件,一指主观条件。第二句,“殆”为“大概”,“天”为“上天”,“所以”意为“用来”,“资”意为“资助”,“ * * ”是诸葛亮对后主的敬称,“岂有意乎?”疑问语气要译出来。

点评:这两句还是比较难翻译的,难字较多。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字词含义的变化,有的字词在句中并非完全是本义,要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小题3:

题目分析:注意文章两个词“若”“诚如是”,两个字词所指向的战略意图和所达到的目标。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文字信息,仔细阅读即可。解答问题,要看清问题的指向,比如本题中“战略意图”和“战略目的”是即有关系又不相同的两个问题。

小题4:

题目分析:如上题分析,“若”之后的内容指的是“战略意图”,即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如何去做。

点评:本题不难,此问题学习时为教师重点讲授,学生可凭记忆回答。对于所说文章,教师讲的问题,要注意理解记忆,考试时便可节省思考答题的时间。

小题5:

题目分析:故事,可宽泛的理解为“事件”,“小标题”,意为语言要简短,有概括性。

点评:本题不难,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学生们很熟悉。对于名著中的人物,要多了解有关信息,人物生平,人物轶事,丰富知识,开拓眼界。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