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地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以蔽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期年之后:                          

小题2:出自这两篇短文的两个成语分别是:                                  (2分)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2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2)故愿王熟计之也

小题4:邹忌讽谏齐威王,苏代讽谏赵惠王的目的各是什么?(4分)

答案

小题1:(1)当面指责   (2)满一年

小题2:门庭若市   鹬蚌相争,渔人(翁)得利

小题3:(1)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或:这就是内政修明了,不需出兵就可以战胜敌国。(2)所以希望大王您仔细地考虑这件事啊。(2分)

小题4:邹忌是为了劝阻齐威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使国家强大;苏代是为了劝阻赵惠王攻打燕国,以免秦国从中得利。(大意对即可,2个要点每个2分)

小题1:题目分析:(1)“面刺”中的“面”是名词作状语,翻译为“当面“,“刺”是“指出、指责”的意思,“面刺”就是“当面指责”的意思;(2)“期年”在这里是“满一年”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是两个词,“期”的意思是“周年;一段时间”等,“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时期,时代”等意思。

点评: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具体要求有准确理解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理解一词多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等。当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小题2:题目分析:(一)从“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分析出成语“门庭若市”;(二)从“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可分析出成语“鹬蚌相争,渔人(翁)得利”,学生做题时不要把字写错即可。

点评:这道题不难。很多成语来自于古代文言文中,学生只要能读懂选文的内容,并注意平时的积累即可。

小题3:题目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于(在)”的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故(所以)”、“愿(希望)”、“熟(详细,透彻)”、“计(考虑)”、“之(代指上文所说的那件事)”等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4:题目分析:从“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和“此所谓战胜于朝庭”这两句可以分析出: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使国家强大的道理;从“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以蔽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这句话可以分析出:苏代是为了劝阻赵惠王攻打燕国,以免秦国从中得利。

点评:从近几年中考本类试题的形式上看,答题要求分为两种,即,要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一旦考生对语段理解无误,回答这类题目基本不存在难度,而没有读懂语段,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也就不能保证了。因此,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故宋太尉进十一代孙,冯翊人。父纯睦,泰安军录事参军,卒官,妻子不能归,因家焉。少颖悟,日诵千余言。与辛尚书弃疾少同舍属。师于亳州刘瞻,能诗文,时号“辛党”。金初遭乱,俱在兵间。辛一旦率数千骑南渡,显于宋;党在北方,应举不得意,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大定十年,中进士第,调莒州军事判官,累除汝阴县令、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

怀英能属文,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学者宗之。大定二十九年,与凤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凡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旧事,悉上送官。怀英诗文兼擅,尤长诗。性乐山水,诗文碑记不尚虚饰,因事遣词,通达流畅,平易自然,格调冲淡。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佚。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泰和四年,书“泰和重宝”,铸于钱币之上,是为“金泰和”。

是时,章宗初即位,好尚文辞,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谓宰臣曰:“翰林阙人如之何?”张汝霖奏曰:“郝俣能属文,宦业亦佳。”上曰:“近日制诏惟党怀英最善。”

明昌元年,怀英再迁国子祭酒。二年,迁侍讲学士。明年,议开边防濠堑,怀英等十六人请罢其役,诏从之。迁翰林学士,摄中书侍郎。时增修曲阜宣圣庙,敕令:“党怀英撰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明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久之,致仕。大安三年九月终,年七十八,谥文献,葬于奉符西旺村。赵秉文作墓志云:“公之文似欧阳公,不为尖新奇险之语;诗似陶谢,奄有魏晋;篆籀入神,李阳冰之后,一人而已。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选自《金史·党怀英传》,有增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辛尚书弃疾少同属(学舍)

B.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散失)

C.翰林人如之何?(削减)

D.迁翰林学士,中书侍郎。(代理,辅助)小题2:下列句子中,能表现党怀英 “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的一组是(   )                                                       

①师于亳州刘瞻,能诗文,时号辛党     ②与凤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   ③怀英诗文兼擅,尤长诗      ④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   ⑤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       ⑥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党怀英祖籍冯翊,因其父卒于泰安军录事参军而在泰安安家。少时聪颖,悟性极高,后师从

亳州刘瞻,诗文方面在当时与辛弃疾齐名。

B.党怀英担任《辽史》刊修官时,民间收藏的辽代碑铭墓志以及各家的文集及记述辽代史事

的文字,全部被送交到官府。

C.金章宗喜好和崇尚文辞,他认为起草诏书文字,党怀英最优秀,增修曲阜宣圣庙时,敕令

党怀英撰写碑文。

D.党怀英深受皇帝器重,屡得迁职,他文才出众,在许多方面都“独步金代”;担任泰宁军节度使期间,治政有方,人自服化。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5分)

(2)承安二年乞致仕……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5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