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古文,回答小题。(16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词。(2分)

无与为乐者(        )

相与步于中庭(         )

小题2:准确地翻译下列句子。(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3:作者称自己和朋友为“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小题1:考虑,想到    共同,一起

小题2:庭院中的月光就像澄澈的积水,水中纵横交错的藻荇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小题3:漫步赏月的悠闲、欣喜;被贬赋闲的凄凉。

小题1:题目分析:“念、相与”的意思都很固定,课文注解中也有,译为“想到,考虑” “共同,一起”。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题目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交横”“盖”等。“交横”,应译为“交错纵横”,“盖”是句首的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题目分析:根据“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的语句,

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可知,作者此时是被贬之人,因此“闲人”包含着两方面的情感,既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概,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微妙而复杂的情感。

点评: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时借写景、叙事间接表现出来,也有时直接抒发情感。如果有直接抒情的语句,一定要借助这些诗句揣摩所要表达的感情。同时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还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人物的经历等综合分析。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