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陈公神道碑铭

曾巩

公讳世卿,字光远,南剑州沙县人也。公为儿时,书木叶为诗,其父见之大惊,遂使学,以笃志闻于乡。中雍熙二年进士,为衡州军事推官,改静安军节度推官。王小波、李顺盗蜀,州县多不能保,东围静安,公应变,为箭笴兵械城守之具百余万,约其属分城守之。围既久不解,分城者疑惧意懈,出语动公,公以义谯数勉之。而间谓州长张雍日:“此属留之则溃人心,纵之使求外兵,则两全。”雍听其言。盗数万人围静安八十日,公奋励距敌,射其裨将一人,应手死。又射至数百人,无不辄死。盗以故不敢迫。而外兵来救,乃卒解静安之围。事闻,即其军,以公为掌书记,父丧不许去官。自宋兴小吏势,盗起往往转掠数百千里,吏辄弃城走。及公之保静安,则若吏力皆可以有为者。然公之于此时。盖亦易无为有,以少胜众,此材智烈丈夫之所为。小拘常见之人.亦安能责其此出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王小波、李顺蜀(叛乱)

B.约其分城守之(下属)

C.之使求外兵(纵然)

D.父丧不许官(离职)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书木叶诗不足外人道也

B.公义谯数勉之域民不封疆之界

C.外兵来救呼尔与之

D.然公于此时吾知子所以距我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父见之大惊,遂使学,以笃志闻于乡。

②小拘常见之人.亦安能责其此出哉?

小题4:陈公卿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谈谈。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D

小题3: ①他的父亲看到这件事后非常吃惊,就让他去学习,凭借专心致志而闻名乡里。

②拘守小节见解平常的人,又怎么能够要求他们做到这些呢?

小题4:陈公卿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小题1:题目分析: C、纵之使求外兵(如果)。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在理解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2:题目分析:A、写 对。B、凭借 凭借。C、表顺承 表修饰。D、助词,无意义;助词,无意思。

点评:平时学习中,对于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其中的多义词要多加比较,知道它有几个意思,并分别举出例句,积累下来。遇到多义的文言词语后一定要加以联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该词是什么意思,这样熟能生巧。考试时再遇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区别开了。

小题3:题目分析:“遂”是“于是”的意思,“以”是“凭借”的意思,“笃”是“认真”的意思,“于”是”在“的意思。除了这几个关键字外,还要注意整个句子在翻译时的完整性与完整性。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4:题目分析:从他与下属约定分守城池的一部分、把劝降的人放出去让他们寻求外援军队看出他的谋略,从他奋勇抵抗敌兵,射中敌人裨将一名,又射中几百人看出他的勇猛。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关键在于抓住文中有关人物的典型事例,根据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