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包括少儿抚养比和老人抚养比。下图为“甲省及我国人口抚养比统计图”据图回答题。

 

小题1:若图中abc三条曲线(从上往下依次为a、b、c)表示的有少儿抚养比、老人抚养比和总抚养比,结合所学知识推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的应该是

A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人抚养比、   B总抚养比、老人抚养比、少儿抚养比

C少儿抚养比、老人抚养比、总抚养比     D少儿抚养比、总抚养比、老人抚养比

小题2:我国总抚养比有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A人口出生率下降                  B年轻劳动力人口数减少

C老龄化趋势明显                  D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题目分析:

小题1:总抚养比等于少儿抚养比与老人抚养比之和。可以判断,a为总抚养比;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进一步开展,少儿抚养比在下降,老人抚养比在上升,所以,b为少儿抚养比、c为老人抚养比。正确答案选A。

小题2: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我国总抚养比有下降趋势。正确答案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老人抚养比的变化及原因。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大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十七八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三 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1)请列出中国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代表人物。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指什么事件,概述其兴起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是什么,请列举三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并概括其主要学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