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富贵而归故乡

A.杂然前陈者(《醉翁亭记》)

B.乃记之去(《小石潭记》)

C.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视,辄去十余字。

小题3:“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每写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除十多个字。

小题3: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

小题1:题目分析: A为修饰关系,B为顺接关系,C为并列关系,D为转折关系。而例句中应先“富贵”再“归故乡”,应为顺接关系,所以选B。

小题2:题目分析:此题知识点有两个“熟”和“辄”,而“辄”的意思已标注,“熟”的意义很多,结果语境,应为“仔细”的意思。

小题3:题目分析:“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也就是对“此”的指代内容。

点评:要确定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出选段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的要求用原文的语句进行回答。

不定项选择

孙明与周大风自小就是好朋友。孙明为人老实,性格内向;周大风很是机灵,颇有经济头脑。改革开放以来,各大中小城市都致力于规划建设,改善市容。周大风看到建材市场前景很好,就约孙明一起做建材生意。由于两人齐心合力,勤奋吃苦,加之机会好,开始几趟生意都很不错,赚了不少钱,但随着市场形式变化,又加上竞争激烈,状况愈来愈差。为此,两人不但没赚钱,反而欠了不少债。周父认为孙明没有头脑,连累了他儿子,对孙明时有怨言,坚决不让其子再和孙明合作。孙明从此没有了着落,又欠了许多债,心中异常苦。一日借酒消愁,思前想后,觉得今日落到如此地步,都怪周父不好,越想越气,于是怒从心生,趁着酒意拿了——把匕首要找周父算账。孙明来到周家,恰逢周父从房中出来,孙明上前举刀便砍,周父慌忙闪避,大呼救命;周家人闻声赶来,搏斗中,周大风手被划伤,孙明见状,赶紧逃走。周父到县公安局控告后,公安局认为后果影响极小,孙明的行为显著轻微,不予受理。周父遂向县人民检察院提出,人民检察院认为县公安局的不立案理由成立,也没有受理。周父气愤之极,引起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效死亡。周大风之母杨某又向人民法院提起控告。

假设孙明回去后十分后悔,在杨某起诉之前,决定投案自首,遂来到人民法院要求自首,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A.无权接受

B.告知孙某。向公安机关自首

C.应当接受

D.告知孙某因受害人没有向本院告诉,本院无权受理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