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观看视频,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题目:《如何教育》视频描述:木木4岁,非常调皮,经常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有时还不完成作业。一天,他又在课上说话、做鬼脸,被老师发现了。老师非常生气,对木木说:"你的课不要上了,明天让你爸爸来。"木木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外面站着。这时,正好园长路过,问清原因后,把木木送回教室。事后,园长把这位老师找去,提出了批评。

你认为园长批评得对吗?该教师和木木应该怎样做呢?

答案

参考答案:

园长的批评是正确的。从道德角度说,老师不能随意体罚幼儿,这样容易对幼儿造成身心上的不良影响。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应当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的幼儿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这位教师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能随便采取不恰当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惩罚,如果幼儿违反了纪律,教师可以采取其他柔和的方式进行教育。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逐渐提高其学习的能力,使他渐渐爱上学习。经过教育,木木应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不仅违反了纪律,而且在课堂上随便说话,也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课。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家长和幼儿园都要逐步帮他改正这些缺点。

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如何提拔人才、选取人才,王安石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教之”,即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人才。“养之”,即优待和栽培人才。“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取之”,即发现、选拔人才。“任之”,即任用人才。任用之道,关键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任人唯德。

材料二 陕西宁州通判邓绾曾经“举进士,为礼部第一”,对王安石以及他主持的变法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得到神宗和王安石的赏识,被提拔进朝廷做官,在京的同乡骂他无耻,他却毫不在乎地说:“笑骂从汝,好官我自为之。”……吕惠卿才华横溢,有非凡的政治能力,王安石十分器重他,对他有“卵翼之恩,父师之义”,朝中之事无论巨细都和他商量,王安石第一次罢相期间力荐吕惠卿任参知政事,而吕惠卿却落井下石,以达到阻止他复相之目的。王安石还朝后,吕惠卿居然把王安石写给他的私信呈给了皇上,信中曾有“无使上知”(不要让皇上知道)字样,犯了欺君之嫌,于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永远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以上摘编自武玉环《王安石变法失败错在用人》

材料三 朱熹尝论安石“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 * * 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

小题1:据材料一,分析归纳王安石人才观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王安石是怎样实践的。(2分)

小题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看法。(4分)

小题3:据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在人才方面的认识。(2分)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