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质量为4t的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是_____________N,该汽车以同一速率驶过半径是40m的凸形桥顶时对桥面的压力是_____________N。(g取10m/s2

答案

4×104,3×104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这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拜登副总统去年访华后为《纽约时报》撰文,题为《中国的崛起不等于美国的衰败》,认为中国的成功只会使美国更加繁荣。……2012年新年伊始,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五次点名批评中国……中国国家副 * * 习 * * 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关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阮宗泽《习 * * 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2012年2月10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各地方政府对乡镇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尤其是“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乡村公路网发展异常迅速。 某地方政府准备修建一地区乡村公路网,其宏观目标定位为:“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帮助农民摆脱贫困。”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项目目标层次包括下列因素: (1) 改善农副产品运输条件,沟通与外界的联系渠道; (2) 推动当地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3) 上级政府财政拨款5000万元,以工代赈投入300万元; (4) 完善该地区乡村公路网的建设,实现村村通公路; (5) 预计用工5万人/月,历时3年; (6) 建成四级公路240km,各类桥涵50座; (7) 由省公路设计院勘察设计,县公路局负责建设管理; (8) 由乡村政府负责征地和拆迁安置; (9) 建立乡村管理机构; (10) 乡村全年农民人均收入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以上。根据上述分析,为编制本项目的逻辑框架矩阵表,负责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咨询工程师依次确定了项目的直接目标、产出成果和宏观目标的可验证指标,并确定了各项投入活动的预算成本和验证指标及方法。 为了体现民主决策,当地政府要求采用参与式方法,征求有关社会成员对公路建设规划方案的意见。组织者对参与人员提出如下要求: (1) 要求参与者有在县城或镇工作的经历,其思维模式较之其他乡村居民更为先进; (2) 要求参与者以普通话作为交流语言,以便提高沟通效率; (3) 要求参与者是男性公民,更敢于表达不同意见; (4) 参与者要具有较高学历,以便发表专业见解; (5) 尽可能针对关键性社会问题发表意见,不要面面俱到。 [问题] 1.列出逻辑框架法的目标分析中的层次,并将上述(1)~(10)项因素分别列入相应的层次。 2.为了编制一份完整的逻辑框架表,除上述咨询工程师已做的工作外,还需完成哪些工作步骤 3.在参与式评价中,组织者对参与人员提出的要求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