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6分)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十日( )⑵不(    )⑶望桓侯而走(   ) ⑷无也(   )

小题2: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可以大风逃秦矣

B.不治将深精求精

C.桓侯使人问之 为之说

D.君之在肌肤则久已矣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使人问智叟笑而止

B.聚室谋曰扁鹊望桓侯还走

C.臣是无请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桓侯率子孙荷担者三小题4:翻译句子(4分)

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⑵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小题5:蔡桓公的病开始并不重,为什么后来会变得无法医治?从这里可以引出什么教训?(4分)                     

                                                                          

答案

小题1:(1)止,停(2)答应、理睬.(3还,同“旋”,回转、掉转.(4)询问(各1分)、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2)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

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小题5:蔡桓公有病却盲目自信,一再拒绝扁鹊的劝告,不及时治疗,终于使病情恶化而身亡.

这阐明了一个道理:凡事要防微杜渐,及早筹措,不能盲目自信,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致不可救药.

小题1:题目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居”“还”等字的释义。

小题2:题目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要求学生在课下对此类现象多积累。A项“已”字分别是:治愈;已经。C项“故”字:分别是:故意;所以。D项中“病”字分别是:疾病;痛苦不堪。

小题3:题目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以”的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臣是无请也”的“以”字,解释为“因为”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解释为“用来”故选C

小题4:题目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好治”“功”“索”“逃”等字的翻译。

小题5:题目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写出从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即可。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