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两组材料,按要求作文。

第一组:

1.范仲淹《灵乌赋》: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2.《世界 * * 宣言》: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第二组:

1.中国古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网言网语:网络谣言危害甚广,造谣传谣不是言论自由;言论自由的前提是客观表达。

3.生活现象:蛤蟆日夜不停地叫,口干了,舌头也疲劳了,可就是没人听;公鸡黎明按时啼叫,人们听到它的叫声后,就开始了新的一天。

同学们,在当今这个言论自由度很大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言论”?请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认识、体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或套作。

答案

第一组材料表明:“言论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第二组材料表明:追求言论自由,也要客观表达、善意表达,也要表达有价值的信息。

所以,立意应侧重:a,辩证地认识言论自由;b,分析言论自由的意义;c,探讨如何把握言论自由的限度,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言论环境。

注意,侧重点是自己如何去“言”,而不是如何对待别人的“言”。

(2)【评分原则】

①最佳立意(57分起): a+b+c(三方面都谈到)。

②一等立意:(54分起):a+b或a+c或b+c(谈其中两方面)。

③二等立意:(50分起):a、b、c三方面只谈一方面。

④三等立意:(46分起):偏离(扩大、缩小、转移)话题,谈“自由”、“批评”、“如何面对他人言论”等相关话题;或一味批判而没有建设性意见,一味罗列社会现象没有分析。

⑤四等立意:(40分起):谈与材料基本无关的话题。

⑥等外立意:(0—36分):抄袭、套作、残文、观点荒谬反动、含有人身攻击或侮辱性言论。

阅读理解与欣赏

齐王筑城齐王

        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利 耶?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1)苦支备                                     (  )          

(2)虽有少                                     (  )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         (  )

(4)臣之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4、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