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农奴生活极其贫困,没有人身自由,没有购买力,造成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 * * 。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四 1860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6分)

(2)材料二康有为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的政治措施与其相比有何差别?(1分)说明了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俄中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有何不同。(3分)

(4)材料三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2分)材料四俄罗斯改革的特殊性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2分)

答案

(1)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农奴制度的阻碍;工农运动动摇了农奴制度的基础;民主革命思潮动摇沙皇的统治;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社会危机 。(答对3点即可得6分)

(2)主张:实行立宪政治(君主立宪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2分)

差别:只有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等,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改革。(1分)

说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1分)

(3)俄国侧重解决内部机制,重点废除农奴制;中国侧重解决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3分)

(4)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 * * 。(2分)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发展为封建军事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或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2分)

题目分析:(1)本题实际上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背景。回答时首先要分析材料“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奴制国家,农奴生活极其贫困,没有人身自由,没有购买力,造成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及所学归纳面临的社会问题

(2)本题主要考查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及其实践活动以及主张与实践之间的差别和原因。从材料“……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可知其主张。联系戊戌变法的内容可归纳其差别。从阶级力量对比分析原因。

(3)本题主要考查中俄两国在进行改革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的差别。依据所学可知,尽管两国都是落后的国家,但俄国主要是内部农奴制的危机,不存在威胁国家独立自主的问题;而中国不仅内部矛盾重重,经济落后,而且外部遭受到列强的侵略与掠夺,面临双从任务:救亡与发展。

(4)本题主要考查两国的改革对两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我们知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戊戌变法无可奈何的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意义重大,因为“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 * * 。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而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一个封建军事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或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的国家。

解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