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作文

一次语文考试中,上海一名一年级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时,称“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上大叉,该学生却坚信没有错。这一事件引起公众热议。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案

“尊老爱幼、谦恭敬让”的道德楷模,“孔融让梨”的故事广为流传有其合理性。然而,随着时代更迭,思想观念也越来越多元。关于道德的规范和标准,也从众口一词变成众声喧哗。在对个 * * 利更为敏感、个性化发展更为强调的时代,小学生回答或者选择“孔融让梨我不让”,都可以理解,也无可厚非。 “一刀切”的标准往往不能囊括一切道德行为,更无法解决一切道德难题。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千古、为人称颂,也只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道德价值导向,是“敬长爱幼”、“谦让”等基本道德准则的形象化表达。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在每个时间上都要选择“让”。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一些道德标签就只能是削足适履,不仅有违社会发展,更有违基本人性。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