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1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曹刿请(看见)

B.彼我盈(枯竭)

C.战则请(跟从)

D.之属也(竭力做好本分的事)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能察/老妪力

B.又何焉/宫阙万都做了土

C.神福也/敢加也

D.衣食所/能辨我是雌雄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方法,表现了曹刿深谋远虑的性格特点。

B.选文详略得当,略写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详写双方交战的经过。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C.从鲁庄公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等方面看,鲁庄公并不“鄙”。

D.《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它记录了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此战又称“长勺之战”。小题4:请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题5: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凡是衣食之类养生的东西,我都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分一些给别人。

小题5:围绕“政治上取信于民”或“民心所向”或“百姓的支持”来回答,意思对即可

小题1:

题目分析::这儿是被动用法 本义为接见 这儿应为被接见 这也是一种词类活用。

小题2:

题目分析:A项中的“虽”分别解释为:即使;虽然。B项中的“间”分别解释为:参与;数量词。C项中的“弗”解释为:不。D项中的“安”分别解释为:译过来就是养生;怎么。故选C。

小题3:

题目分析:B项:详写和略写,调换一下位置。

小题4:

题目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所安”“专”的翻译。

小题5:

题目分析:围绕“人和”“取信于民”阐释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14分)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 * * 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释】①虞:意料,预料。 ②造次:鲁莽,轻率。 ③拊(fǔ):抚摩。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讨山越 (屡次 )

B.随当击贼 (私自 )

C.遂往蒙 (拜访 )

D.为肃画五策( 因此 )小题2:与“归以告蒙母”中 “以” 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以钱币乞之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仁以为已任

D.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小题3:翻译 (4分)

(1)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2)吕 * * 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小题4:细读节选的文字回答,鲁肃对吕蒙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3分)

小题5: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的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