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请自选角度,准确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题目分析:蜗牛最后死了,但死并不可悲,所有人最后都要死的;题目是蜗牛最后死在了“草丛中”,它生前没有任何行动,这才是可悲之处。

蜗牛没有行动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大目标自知做不了,便不做;二是小目标根本不屑做,终极什么也不做。究其根源,蜗牛的悲哀在于:不能正确熟悉自己,不能正确定位自己。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

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 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

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心动不如行动。

最佳立意:立志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平凡的小事也能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立意要留意关照到材料的多个要点,不要只取只言片语来片面地理解材料,这是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可以这样表述立意:

(1)目标要合适,行动须切实;

(2)不能好高骛远;

(3)清醒熟悉自我,努力实现自我;

(4)做好小事,就是大事;

(5)做永远比想重要。

点评:此则蕴藉类材料告诉众人一个普遍道理,一切成功者都有这样的共性:有适宜自己的理想,有实现理想的坚定行动。反之,生活中的一切失败者,失意者,也常有这样的共性:不能正确自识自我,目标不切实际,懒于行动。如可以这样选材:(1)谢延信确立的是侍奉亡妻。家人的人生目标,伟大高尚也适合自己;(2)李桂林、陆建芬确立了奉献

山区教育的理想,既伟大而也力所能及;(3)李灵选择确立的是教育“留守儿童”的崇高理想,执著努力成人楷模。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