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问题(共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令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每个1分)

(1)牺牲玉

(2)小信未

小题2:结合文意翻译以下两个句子(2分)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既克,公问其故。

小题3:曹刿认为作战要靠,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2分)

小题4:用一个成语概括下边一句话的意思。类似这个故事的成语还有哪些?(1分)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成语:  。还有_  (至少写一个)。

小题5:以上两个语段能给我们什么有益的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1)丝织品 (2)为人所信服 (每个1分 共2分)

小题2:(1)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与齐军作战。

(2)打了胜仗之后,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每个1分 共2分)

小题3:(每个1分 共2分)勇气 惧有伏焉

小题4:(各0.5分,共1分)事半功倍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小题5:(3分)做事要把握时机,才能事半功倍

小题1:

题目分析:解释重要词语,重在平时积累,同时也要结合语境具体释义,多是课文中出现的。

小题2:

题目分析:(1)句中“乘” 表示乘车的意思;“于”是“在”意,这是一个状语后置,翻译要注意。

(2)“克”译为战胜;“故”:原因。注意句子的通达。抓得分点。

小题3:

题目分析:“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可知答案。

小题4:

题目分析:理解文段的意思,归纳总结和平时的积累相结合。如坐山观虎斗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的词语。

小题5:

题目分析:战争要把握战机才能取胜,打虎瞅准时机才能大丰收。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