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薛谭学讴(1)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2)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学讴》)

注:(1)讴:唱歌;(2)抚节:打着拍节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也   至:           

③未穷青技           之:           

④薛谭乃谢求反         反: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小题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学习”,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

小题1:①终于 ②达到  ③的   ④通“返”,返回。

小题2: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小题3: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学习应虚心,不能浅尝辄止。

小题1:

题目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或根据学过的文言文词语解释考虑。如果是课内的词语解释,那日常学习中要加强记忆。

如“反”的解释,这个词在《愚公移山》《与朱元思书》中都是以通假字出现,因此就要考虑这个词的语境,最终确定在此处也是通假字。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要注意赋分点,词语“受”“于”; ②句中的“谢”诗歌古今异义词,一定要注意,“反”通假字,返回。

小题3:

题目分析:从《伤仲永》文段的议论中“则其受于人者不也”“ 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又不受之人”由此本文强调成才除“受之天”外,更重要的是“受之人”。《 薛谭学讴》中“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由秦青唱歌的描写中,可知薛谭差的很远,由叙事、描写中可知:学习不能浅尝辄止,要静心。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