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氏璧》,完成后面问题。(14分)
楚人和氏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①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②,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③其璞而得宝玉也,遂命名曰“和氏璧”。
【注释】①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②薨:古代诸侯死叫“薨”。③ 理:雕琢,加工玉石。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及厉王薨( ) ②献诸武王 ( )
③使人问其故( ) ④遂命名曰“和氏璧”(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王又以和为诳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光先帝遗德
C.以中有足乐者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小题2: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和 乃 抱 其 璞 而 哭 于 楚 山 之 下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4分)
(1)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4:从故事中你看出卞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小题1:(1)(4分)①等到②之于(兼词,可拆开解释)③原因,缘故④于是,就
(2)(2分)D
小题2:(2分)和 /乃 抱 其 璞 /而 哭 于 楚 山 之 下(每处1分)
小题3:(4分)(1)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怎么)哭得这么伤心?(2分)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2分)
小题4:(2分)文中楚人卞和虽一时蒙冤受屈,但他坚持“奉而献之”而不改其忠诚,终使沉冤大白于天下。(或:勇于坚持真理。)
小题1:
题目分析:①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此处应注意“故”的一词多义用法。②D中“以”与例句都是“认为”的意思。
小题2:
题目分析:学生的断句能力,一定按内容和结构来进行划分。有时可以注意一些起断句作用的虚词,如:“盖”“夫”等一般用在句首,“而”“则”“于”等一般用在句中,“矣”“耳”等一般用在句末。
小题3:
题目分析: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这里注意关键词“刖”“ 足乐”“ 口体之奉”等词的理解。
小题4:
题目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