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作文(40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阅读这则材料,请根据你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题目分析:材料作文分析材料要学会抓关键句,“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其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偏题。

点评:考场作文的立意,最重要要的是准、稳。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标新立异。要做到“准”“稳”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多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紫藤萝瀑布》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0分)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982年5月6日

小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第一段,写作者伫立凝望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睹景而有所思考,有所释怀。

B.选文第二段,作者调动了视觉、嗅觉、听觉等,回忆过去,与下段“花盛”形成对比。

C.选文第三段,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实际上是赞美了生命遇困境后的顽强和美好。

D.选文结尾部分,写出作者由现实中花的勃勃生机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哲理。小题2:根据提示,品味语句。(4分)

(1)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说说句中运用拟人修辞的作用)(2分)

(2)藤萝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这样。(结合加点字,说说句子的含义)(2分)

小题3:结合下面的【资料链接】,对选文中“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的“焦虑和悲痛”体现她对身患癌症的同胞弟弟的骤然去世而感到异常的痛苦。

B.“焦虑和悲痛”体现她对“ * * ”后,正大有作为时却“凋谢”的知识分子的悲悯。

C.“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体现了“我”伫立凝望紫藤萝瀑布时,仍然悲观的情绪。

D.此句与下文中的“我沉浸在……宁静和生的喜悦”所表现的情绪明显有矛盾之处。【资料链接】

链接一

“1982年10月28日上午7时,他去了。”

……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哭他的“胃下垂”、“肾游走”;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选自宗璞《哭小弟》

链接二

蒋筑英:(1938-1982),浙江省杭州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著名的光学科学家,1982年6月,蒋筑英到外地工作,由于过度劳累,病情恶化,不幸在成都逝世。终年44岁 。

罗健夫:(1935-1982),湖南省湘乡县人,1965年,开始研究微电子技术。随后投入新中国科研建设事业中,为中国科研事业做了伟大贡献。是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楷模,被誉为“中国式的保尔”。1982年因病去逝,享年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