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释】①季梁:魏国的大臣。②方:正。③恃:凭借。④广地尊名:使地广,使名尊。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中道而   (2)而离愈远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想要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不朝北走呢?”

B.我想要离开楚国,我说:“你想离开楚国,为什么还朝北走呢?”

C.我想要到楚国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还朝北走呢?”

D.我想要离开楚国,我说:“你想离开楚国,为什么不朝北走呢?”小题3:季梁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案

参考译文: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最近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倚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这就是南辕北辙。

小题1:返,返回 成就王业 

小题2:C     

小题3:目的是想魏王放弃以武力来征服其他诸侯国,以信和德来征服天下。

小题1:

题目分析:第一个“反”是通假字,通“返”,然后理解词义;第二个字“王”是词类活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

小题2:

题目分析:解答此题,主要是准确理解关键字词,这一句主要注意“之”在句中是往、到的意思,“奚为”,宾语前置,即“为奚”,为什么。固C正确。

小题3:

题目分析:解答此题,再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抓住文章的相关语句理解,根据“魏王欲攻邯郸”“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愈远耳”可以知道季梁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阻止魏王武力攻打邯郸。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语言与文化关系之密切,也许可以用“水乳交融”来形容。例子俯拾即是。庾信《马射赋》中有“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联,王勃《滕王阁序》中化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于是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与……齐……,……共……”之类是语言格式,但它一旦撑起了名句,充当了名句的基本框架,便同名句一起升华成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现象。因此,当我们读到金庸《天龙八部》三十二回中“不知此人请了哪一个腐儒撰此歌功颂德之辞,但听得高帽与马屁齐飞,法螺共锣鼓同响”这样的描写,就很自然地想起王勃的佳句,也就很自然地产生强烈的对比,为那是何等淡雅清丽和这是多么龌龊庸俗而不禁哑然失笑。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好比镜子或影集,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犹如管道或轨道,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发展,在某种程度、某个侧面、某一层次上起着制约的作用。当然,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而是部分与整体的对待关系,或者说,是点面对待的一种特殊的并列关系。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文化中一种特殊的文化。我们研究语言与文化之间符号与管轨的关系,立足点是它们之间点面对待的关系。语言工作者应该关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研究。结合文化研究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特别是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传统。语言的许多现象,可以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语言中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引起种种新的思考。举例来说,汉民族文化对于汉语词汇的发展、汉语词义的演变、汉字的创造和使用等等的影响,这是十分明显的。那么,汉语语法的形成和发展会不会也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思索的问题。汉语语法重“意”不重“形”。形式上框架简明,没有繁多的标记;表意上灵活多样,隐性语法关系十分丰富。理解汉语,特别是阅读汉语古籍,最主要的障碍不是语法。正因为如此,我国古代率先出现的语言学著作是讲词义、讲汉字、讲语音的《尔雅》、《说文解字》、《广韵》等等,而不是语法学专著。

对文中画线的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影集”是说不同的民族的语言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风貌

B.“镜子”是说不同的民族的语言记录了不同民族的特定的文化风貌

C.“管道”是说不同民族的文化对不同民族语言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D.“轨道”是说不同民族的文化对不同民族语言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