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探究题

某校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1)科技小组的同学在园内移栽花卉时,采取了①带土移栽和②剪掉移栽植物的部分叶片两项措施。其中措施①能                               ;措施②能                            ,因而保证了移栽植物的正常水代谢,提高了移栽的成活率。

(2)在园内植物生长过程中,同学们还采取了治虫、除草、经常松土等措施。其中,经常给植物松土的目的是                                       

(3)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的影响,同学们在园内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天竺葵幼苗,分别放在甲、乙两瓶不同的培养液中培养,并观察、测量其发生的变化。具体情况如下表:

植株培养液

(500毫升)

植株的重量(g)生长情况
实验前实验后
蒸馏水92145矮小、纤细、叶色变黄
土壤浸出液91378茎粗、枝多、叶色浓绿
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通过比较甲、乙两瓶中植株的变化,可以说明:                                                                

答案

(1)保护移栽植物的幼根和根毛  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2)为根的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  (3)无机盐   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或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其它合理说法也可)

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蒸腾作用得意义、带土栽培、、探究无机盐的作用。可以从蒸腾的意义、带土移栽的目的,根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无机盐的作用方面来入手。

2、(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刚移栽的植物,根的吸水能力弱,而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其中措施①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根的吸水能力,提高成活率;措施②剪掉移栽植物的部分叶片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因此保证了移栽植物的正常水代谢,提高了移栽的成活率。

(2)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因此经常给植物松土的目的是为根的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

(3)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为了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的影响,因此实验中的变量时无机盐;甲瓶是蒸馏水植物矮小、纤细、叶色变黄增重53克;乙瓶土壤浸出液植株茎粗、枝多、叶色浓绿,增重287克,通过比较甲、乙两瓶中植株的变化,可以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提高移栽成活率的措施,呼吸作用,无机盐的作用。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县曾是全国知名的国家级贫困县。十二五期间该县结合本地实际、正确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该县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及莲子种植普遍的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莲子种植基地。改变了以农耕为主的单一业态。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兴办家庭农场近百个,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创建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资金等形式入股,使农民获得合作社的利润分成,农民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重点帮扶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在万元以上,走上了富裕之路。

树料二:精准扶贫的成败在精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数据核查是精准的靶心。为此某县采用了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县委牵头成立精准扶贫甄别工作领导小组,精选多名书记,派驻到136个帮扶单位:某县政府建420个工作对进驻村组,收集村民意见建议6万条,拟定帮扶措施,核查调出建挡立卡贫困户5780户,调入建档卡贫困户5810户,建立了精准施策的大数据平台。召开屋场院子会,让村民当裁判,民主评议筛选贫困户对象,对乡镇政府的甄别工作评头品足,火艰金睛地识别出“谁穷、谁不穷、谁真穷、谁最穷”,让干部挺起责任,群众体现公心。

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分析某县三位一体的模式对我国精准扶贫甄别工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