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有一天,一位画家请求为爱因斯坦画像。爱因斯坦照例回绝道:“不,不,我没有时间。”他经常拒绝作家的采访或坐着由画家为他画像。“可是,我非常需要靠这幅画所得的钱啊。”画家恳切地说。“噢,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爱因斯坦马上改变了态度,“我当然可以坐下来让您画像。”
这个故事有两点引人深思:一是爱因斯坦的同情心使他的人格更加伟大;二是画家坦率地直陈困难而获得成功,这种做法比花言巧语更能打动人心。
(摘自2005年第12期《人民文摘》)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略。
题目分析:这则材料立意的理解和确立并不难。材料中涉及两个人物,也就有两个大的方面的立意角度。
爱因期坦角度:爱因斯坦照例回绝一位画家为自己画像,但当听说画家需要靠这幅画像所得的钱,欣然应允。爱因斯坦态度的改变,说明了爱因斯坦富有同情心的伟大人格。
画家的角度:画家请求为爱因斯坦画像,遭到爱因斯坦的回绝,但是它坦诚相告,自己非常需要靠这幅画所得的钱。爱因斯坦马上改变了态度,坐下来让画家画像,画家的坦率地直陈困难而获得了成功,这说明坦率更能打动人心。
点评:材料作文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立意的问题。作文要求中明确的提出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这就要求考生,作文立意不能漫无边际,要紧扣作文材料,立意的角度要符合原材料的内容,这是和“三自”作文的最大区别。第二,文体的问题。有些材料适合写成议论文,有些材料写成记叙文似更容易些。以上立意均可从议论的角度去写,考生写起来也容易把握。但是应看清题目的要求,有的明确规定了文体,如本题,有的则对文体没有要求,这一点一定要注意。第三,表达的问题。考试作文表达只要平实流畅,语言表达得准确、清晰、连贯、得体即可,如果能做到语言生动鲜明,富有穿透力、感染力,便是好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