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已知函数f(x)=
mx
2
+
m-2
2x
 (m>0)
.若f(x)≥lnx+m-1在[1,+∞)上恒成立,
(1)求m取值范围;
(2)证明:2ln2+3ln3+…+nlnn
2n3+3n2-5n
12
(n∈N*).
答案

(1)由题意,令g(x)=lnx-

mx
2
-
m-2
2x
+m-1≤0在x∈[1,+∞)上恒成立

  g(x)=

1
x
-
m
2
+
m-2
2x2
=
-(x-1)(mx+m-2)
2x2
…4分

-1<

2
m
-1≤1时,即m≥1时g′(x)≤0在[1,+∞)恒成立,∴g(x)在其上递减.

∵gmax=g(1)≤0

∴原式成立.

2
m
-1>1,即0<m<1时,∵g(1)=0,gmax=g(
2
m
-1)>g(1)=0

∴不能恒成立.

综上:m≥1…9分

(2)证明:取m=1,则lnx

1
2
(x-
1
x
),∴xlnx≤
x2-1
2

令x=n,∴nlnn≤

n2-1
2

2ln2+3ln3+…+nlnn≤

1
2
[22+32+..+n2+1-n]

12+22+…+n2=

n(n+1)(2n+1)
6

∴2ln2+3ln3+…+nlnn

2n3+3n2-5n
12
,原不等式成立…12分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二】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材料三】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 * * ”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