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中国著名的热带雨林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看起来几个人才能合抱的粗大树干,竟然是碗口粗的藤相互攀援而成。从错杂盘绕的空隙间将头探进树心,朝上望去,空洞的树心宛如一口深井已没有树的踪影,而冲出密林树顶上争夺阳光厚爱的绿叶已经分不清是藤的还是原来树的。这是森林里的一种奇特现象,藤寄生于树生长,树却慢慢死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题目分析:藤相互盘绕而形成了“树”,树却空洞如同深井。为争夺阳光,藤不断努力终于占据了优势,而树却不思进取而最终丧失生命。

 首先,立意定位“奉献”是不妥的,因为这个观点成了“齐物论”,而藤和树并非一个物种。如果照此观点推论,当年日本侵略中国,中国尽力“奉献”就是,何必抗争;为何不“成全”日本,使其“枝繁叶茂”,让中 * * 把生命“奉献”给大和民族,中国虽死,死而无憾?

 其次,定位为“竞争”是不到位的,因为在这次藤和树的较量中,结果已经出现了,弱小的藤占了上风。而竞争只是一种手段或过程,不是结果。

 定位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是不到位的,同在一片阳光下,为什么结局不同才应该是讨论的重点。我们是人,必须对这种“胜王败寇”的反动的历史观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知道以卑鄙的手段(如“长在别人的身体里吸收养分”的依附)得到的胜利是为人类所不齿的。

 定位为“自立”也是不妥的,因为在这个森林中,树应该是自立的榜样,但它却死去了;藤是依附的代表,却枝繁叶茂,这不恰好是反证吗?

 定位为“排除干扰”是比较恰当的,藤可以看作是人生的干扰(但绝非“困难”“苦难”“灾难”“缺陷”),排除干扰,才能枝繁叶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伏尔泰有言,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小处不可随便啊!

 定位为“善假于物”是明显的强盗逻辑,这样立意是危险的。

 那么,最佳立意应该是什么呢?——自强。本材料正好体现了这个主题。请看:藤虽然弱小,但也有争夺阳光的权利,经过努力最终长成大“树”;而树本来有强健的根基,却由于自己不努力进取,最终丧失了生命。让寄生者胜利,这本来就是树的悲哀。所以唯有自强,才能取胜。

 还可写成寄居的可怜可恶可恨,反对啃老一族;写成付出也要看清对象,要懂得为谁辛苦为谁甜 。

点评:这是高考常考的材料作文,从材料得到的启示比较多,考生写作的面出比较广泛,与高考“让每个考生”有话可说的原则一致。但本题的审题并不容易,考生很有可能因为错误审题而出现立意的错误,所以平时要加强审题训练。本文对当今青年的教化作用比较明显,很多人过于依赖外力,依靠别人的心态确实明显,本题强调“自强”,因此,他从贴近社会,服务社会的角度来看也不失为一个好题。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下面是一组关于效率与公平及其关系的材料
材料1
价格机制具有双重功能。一种商品或者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决定着这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使用状况,也决定着这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出售该商品或生产要素能够得到多少实际收入。这分别称为价格机制的“效率”方面和“分配”方面。……相对价格有助于指导经济系统“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所谓有效,也就是说,让资源的使用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人要使自己处境更佳,必须以使其他人处境更差为前提。……但是,这样一种有效的体制必然会导致实际财富的分配非常令人失望。……用于达到这种效率的价格,将会导致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很不公平。
市场并不必然能够带来公平的收入分配。市场经济可能会产生令人难以接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巨大差距。
19世纪,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不公平是普遍永恒的,不能为公共政策所改变。用政府干预减轻贫困的任何企图,都是只会导致整个国民收入下降的愚蠢努力。大约一个世纪以前,西方许多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政府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转移支付计划,在工业化之后的欧洲和北美,各国政府普遍提供了退休金、老年人医疗保健、穷人住房补贴、失业伤残收入补偿、穷人工资补贴等计划,这些计划旨在拔掉“赤贫”这根社会的芒刺,然而,减少贫困并非没有代价和并非没有充满争议。很大一部分政府预算已被用于收入支持计划,且这部分预算还在越来越大。半个世纪以来,税收一直趋于上升。市场收入的尝试在激励和效率方面会起到反作用。今天,人们会问,为了把经济这块馅饼分得更加平均,我们究竞需要牺牲这块馅饼的多大一个部分……各种再分配措施,由于降低工作和储蓄的积极性,将可能导致实际产出的减少。当一个国家考虑其分配政策时,它所要权衡的是,更大程度公平的收益和有关的政策会对国民收入产生多大的影响。
在采取各种步骤将收入从富人向穷人那里进行再分配的过程中,政府可能损害经济效率并减少可以用来进行分配的国民收入的数量,但在另一方面,如果公平是一种社会商品的话,那么它是值得购买的。
1996年。印度人民党开始执掌 * * ,在执政期间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人民党政府引领印度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在世界信息产业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人民党执政期间,印度经济迅猛发展,摆脱了长期维持在3.5%以下的“印度速度”,实现了7%左右的增长率,2003年GDP增长达到8.2%,第四季度增长达10.4%,超过了中国。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广大下层民众并未获得真正的实惠,印度全国有4.1亿绝对贫困人口,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人沦为“发展的牺牲品”。结果,2004年5月13日,印度大选揭晓,人民党丢掉了大选。
材料2
据资料显示,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和地区差距日益扩大,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估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收入差距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表明,中国收入不平等性在迅速增加。中国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以及城乡内部都存在收入差距,并呈不断扩大趋势。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了0.465,并将在2005年逼近0.47。
材料3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鉴于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建议》高度重视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明确提出了逐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则和政策,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2005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通过了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根据修改后的内容,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原来的800元调高到1600元,如果按2005年统计口径,工薪阶层纳税面将从60%左右降到约26%,少缴约280亿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是新形势下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具体体现。
请回答:

结合材料1,分析说明如何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