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某公司承建城市跨线桥,主桥长520m,桥宽22.15m,跨越现况河渠;桥梁中三跨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连续梁,跨径组合为30m+35m+30m,其余部分为22m长T形简支梁。承台平面尺寸5m×26m,以群桩形式布置128根桩,采用沉桩施工。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和模板支架、预制构件吊装专项施工方案。经招标程序将沉桩施工分包给专业施工队,并签订了分包合同。施工日志记载有如下事项:(1)施工组织设计经项目负责人签批后,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2)模板支架专项方案对支架的构件强度验算结果表明符合要求。(3)由于拆迁原因影响了工期,项目经理部对施工组织设计作了相应的变更调整,经项目经理批准后付诸实施。(4)为增加桩与土体的摩擦力,防止桩顶或桩身出现裂缝、破碎,沉桩顺序:从四周向中心进行,以贯入度为主控制终沉。2.问题(1)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和变更程序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给出正确的程序。(2)模板支架专项方案验算内容是否全面?如不全面,请补充。在模板支架方案中还应注意哪些事项?(3)沉桩方法是否符合规定?如不符合,请指出正确做法。

答案

参考答案:

(1)不正确。施工组织设计应经项目负责人批准后,报上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加盖公章方可实施;有变更时,应办理变更审批。

(2)背景只提到支架的构件强度验算,不全面。应补充刚度和稳定性验算。本工程应考虑基础的允许下沉量,计算桥梁体预拱度,模板支架安装后应进行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整体浇筑时还应采取措施防止支架不均匀下沉,以避免造成梁体混凝土产生裂缝,可考虑分段浇筑。

(3)不符合。正确做法:1)沉桩时的施工顺序应是从中心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进行;2)群桩形式:桩终止捶击的控制应视桩端土质而定,一般情况下以控制桩尖设计高程为主,贯入度为辅。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倪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每月十五日

B.今者暮——薄:迫近

C.蒙茸——披:拨开

D.攀栖鹘之巢——危:高

2.下列省略句的补充有误的一项是(     )

A.是岁十月之望,(余)步自雪堂  

B.(客)划然长啸,草木震动

C.盖二客不能从(余)焉

D.(道士)过临皋之下

3.对《赤壁赋》《后赤壁赋》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赤壁还是那个赤壁,却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境界。

B.《赤壁赋》字字秋色,《后赤壁赋》句句冬景;两赋因季节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

C.《后赤壁赋》登山情景可惊可怖,与《赤壁赋》风月水光的安谧幽静形成鲜明的对照。

D.《赤壁赋》是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发表的一篇议论;《后赤壁赋》则用道士化鹤的故事抒发超脱的情怀,写的都是舟中发生的实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