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学生子贡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就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题目分析:

写作提示: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的故事。

材料中的子贡只是议论的对象,材料主要是表述孔子对这件事的看法而不是重点写子贡的行为。所以材料的主要陈述对象是孔子。

选取角度应是孔子对这件事的评价。

抓关键就是抓住孔子对这件事的评价的关键句。孔子反对学生赎回奴隶后自己报账。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分析原因:为什么别人表扬学生品德高尚而孔子却很生气?

以上分析可以确定如下立意:

1.善举应该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

2.道德和利益统一。

3.符合义理,追求财富。

4.理智看待利益与道德。

5.利益和道德要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

点评:本题所选的观点很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本观点对学生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既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也体现了高考的教化功能。符合高中学生的学情。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