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                             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小题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1分)

A.岐亭能面刺寡人之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适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 醉翁之不在酒(《醉翁亭记》)

D.问余所以至此者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小题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1分)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小题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1)于是,就  (2)一同,共同    (3)缘故,原因      

小题2:B

小题3:(1)(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

小题4: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小题5:①苏轼:被贬官; 方山子:“不遇”  ②苏轼:寻友、赏景: 方山子:隐居

小题1:

题目分析:结合语境解释词语,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次多用的情况。如本题中,“相与”是古今异义,“一同,共同”。

小题2:

题目分析:A中的“过”,前者是“经过”、后者是“过错”;B中的“见”都是“看见”;C中的“意”,前者是“神情、态度”、后者是“情趣”;D中“所以”,前者是“的原因”、后者是“用这些(办法)”。

小题3:

题目分析:翻译时要注意下列词语的正确理解:(1)户:门;欣然:高兴的样子;(2)何为:倒装,应为“为何”,为什么。

小题4:

题目分析:要掌握划分文言句子节拍的一般方法。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頓,一般从句子结构与语意两方面来分析:1。从句子结构来看,要掌握两点:(1)主谓间、动宾间、状中间、动补间常常要停顿。(2)成分省略处要停顿。2.从语意上看应把握以下几点:(1)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2)今为一词,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以示区别。(3)承接上文的句首助词、连词与句中语气助词后要停顿。(4)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5)表示突出强调的地方,停顿要使意思讲得通。如本题中,叙述了三件事:不回答朋友的问话、仰首笑、请朋友去家中,三件事要分别断开。

小题5:

题目分析:从“谪”知苏轼此时被贬官,而从“然终不遇”可知陈季常“不遇”即没做过官;结合两段文字苏轼是通过“赏景”“访友”排遣被贬的失意,从“光、黄间隐人也”可知其是通过“隐居”来排遣“不遇”之情。

参考译文: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                             方山子传(节选)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