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民以食为天。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充满对中国传统美食的回忆与向往。但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频爆发。从苏丹红到毒牛奶,从地沟油到瘦肉精,从染色馒头到绝育黄瓜……食品安全事件,使人们谈吃色变。网友调侃,不把元素周期表里的元素吃完,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国人。此言虽是玩笑,但这个玩笑中却充斥着浓郁的无奈与悲凉。

食品安全堪忧,谁之过?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所写内容必须与材料相关。(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题目分析:1、企业应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要有对生命的敬畏,对法律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根本原因不在于生产者的法律法规知识储备是否充足,而在于他们身上有没有流着道德的血液。有毒食品屡禁不绝,显示出道德血液的稀缺,整个社会都弥散着“底线坍塌”的危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没有错,但食品生产者心中要树立起道德的标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产品质量,主要靠政府监管部门承担起监管的职责。整合食品卫生监督、质检、工商为主的政府职能部门资源,使各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有机衔接起来,让市场监管到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最需要做的是严格监管、严格执法,彻查非法生产的食品企业,让泯灭天良者付出最高的代价,从此不敢再犯,也无力再犯。在其位,谋其政,行其责。3、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谁都无法置身事外。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对生产经营者有引导作用,消费者在食品消费中理性行使自己的选择权,将有助于形成食品安全运行机制的良性循环。公众发挥充分的监督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关注社会事务,必将增加违法违规行为的压力和成本。你的监督有利于他人,他人的监督亦可造福于你,最终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食品安全氛围。

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