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17分)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 * * 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起:吴起,军事家。②设席:铺设柔软的垫褥。③裹:背。④赢粮:多余的粮食。⑤疽:恶性毒疮。⑥不旋踵:不转动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2)亲戚之 畔: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B.

C.

D.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分)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小题4:【甲】文中“得道者”的意思是      ;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2分)

小题5:【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联系?(4分)

答案

小题1:(1)限制;(2)通“叛”,背叛。

小题2:C

小题3:(1)(3分)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2)(3分)士卒中有长毒疮的,吴起亲自为他吸出脓汁。

小题4:施行仁政(王道)的人   君子 

小题5:甲文重点强调了“得道多助”(“人和”)的道理;乙文以“吴起为将,爱护士卒,士卒甘愿为其效死”的事实印证了“得道多助”的道理。

小题1:

题目分析:此题主要考查重点词语的解释,学习用心记忆理解,不难做对。注意“畔”通假字的用法,解释时注意结构。

小题2:

题目分析:A项中两个“兵”,前者意思为“兵器”,后者意思为“士兵”;B项中两个“至”,前者意思为“极点”,后者意思为“到”;D项两个“其”,前者意思为“代词,他”,后者意思为“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又’”,只有C项两个“以”都是“凭借”的意思。所以,选C。

小题3:

题目分析:句(1)翻译时要注意“故”不能漏掉,同时还要注意“有不战”可以译为“不战则已”;句(2)翻译时要注意“卒”和“起”的指代对象一个是“士卒”一个是“吴起”,同时还要注意“之”的指代内容。翻译文言句子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同时要注意不要漏译。

小题4:

题目分析:此题较易,只要学习时认真掌握很容易可以做对第一空,第二空只要到原文中找即可。

小题5:

题目分析:此题要注意“重点强调”与“联系”这些提示,仔细阅读两文,可以判断出一是提出理论,一是以事实来论证理论,联系点是“得道多助”。

解答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