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下表中列出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信息,请推断后回答:

元素有 关 信 息
A元素主要化合价为-2,原子半径为0.074 nm
B所在主族序数与所在周期序数之差为4
C原子半径为0.102 nm,其单质为黄色晶体,可在A的单质中燃烧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按1︰1电离出电子数相等的阴、阳离子
E原子半径为0.075 nm,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与其氢化物形成一种盐X
 

(1)写出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写出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电子式       

(2)写出B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元素A和D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写出得到氧气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4)X的水溶液显    (填“酸”、“碱”或“中”)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是       

(5)已知E元素的某种氢化物Y与A2的摩尔质量相同,Y与空气组成的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是30%的KOH溶液,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6)若使用Y—空气燃料电池精炼铜,当得到精铜80 g时,燃料电池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NA

答案

(1)第三周期 VIA族; 

(2)Cl2 + H2OCl+ H+ + HClO  ;

(3)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

(4)酸;  NH4++ H2ONH3·H2O + H

(5)O2+2H2O+4e="=" 4OH   ;

(6)2.5 。

题目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几种元素分别是A是O;B是Cl;C是S;D是Na;E是N。X是NH4NO3。(1)S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VIA族。N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NaOH的电子式为。(2)Cl2与水反应的两种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3)元素O和Na形成的化合物Na2O2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4)X NH4NO3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NH4++ H2ONH3·H2O + H+,消耗了水电离产生的OH-,使OH-的浓度减小,促进了水的电离,当最终达到电离平衡时,由于溶液中c(OH-)<c(H+).所以其水溶液显酸性。(5)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与其等式量的N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N2H4,俗称联氨。燃料N2H4与空气组成的燃料电池中,燃料N2H4为负极,空气的电极为正极。电解质溶液是30%的KOH溶液,则该电池放电时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 4OH 。(6)在整个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相等。若使用Y—空气燃料电池精炼铜,当得到精铜80 g时,n(Cu)=80g÷64g/mol=1.25mol,所以n(e-)=2.5mol.即燃料电池中转移的电子数N=2.5NA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选自苏洵《六国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B.嬴而不助五国也与:帮助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判:决定

D.向使三国各其地爱:爱惜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实百倍(其:秦战胜而得到的土地)

B.子孙视不甚惜(之:土地)

C.奉之弥繁,侵愈急(之:赂秦各国)

D.惜用武而不终也(其:赵国)小题3:下列句子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思厥先祖父

B.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暴霜露,斩荆棘

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开宗明义,提出全文论点,并从“不赂者”和“赂者”两方面进行分析,巩固论点。

B.第二段从“赂者”入手,运用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说明以地事秦必然招致灭亡的结局。

C.第三段从“不赂者”入手,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赂秦力亏,破灭之道”的道理。

D.本文剖析透彻,逻辑性很强。文中还使用形象描写的手法,使得论证鲜明晓畅,生动感人。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3分)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