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猴子和一只狗,每天他带着狗和猴子到大街上跑步。狗跑得很快,人在中间追着,而他的后面又拖着那只蹒跚追赶的猴子,猴子不得不用手和脚一起跑,手脚都跑出了伤痕,结疤再磨破,再长出新的皮。
日子久了以后,猴子也跑得快了,几乎能追上前面的狗。
那人为了方便起见,每天给狗和猴子吃同样的食物,餐食有时只是两根香蕉,猴子吃香蕉吃得快,有时来抢狗的香蕉,狗为了保护香蕉,常连皮一起吞进肚里。
日子久了以后,狗也学会了剥香蕉,几乎和猴子以同样的速度吃完香蕉。
那人很欣慰,因为他把猴子训练得几乎像狗一样跑得快,把狗训练得几乎与猴子用同样的速度吃完香蕉。可是他又十分懊悔,因为猴子到底不是狗,狗也不是猴子;他养的不是一只猴子和一只狗,而是两只“猴子和狗”。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略。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审题难度不大。这个人将一只猴子和一只狗训练成了两只“猴子与狗”,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很容易得出要因材施教的立意。从正面说,培养人才应根据每个人自身的先决条件、能力、特点来定。对待不同的人,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态度。从反面讲,用同一方法去对待不同的对象,就会使之失去本真,甚至面目全异;用同一方法培养有差异的不同的对象,其结果只能是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物品,没有任何个性特点而言;用同一法则去要求不同的对象,有时虽然目的暂时达到了,但结果只能是其中的某类对象被扭曲或伤害等。
当然,考生若从其他角度立意,言之有理,自行成为亦可,如长期艰苦的训练能改变或缩小彼此之间的差异等。
材料作文的一般要求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只要联系材料,一般是不会判定为跑题的。但是,要想获得理想的分数,还是要认真地分析和审视材料,找到材料的最佳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