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相关发达国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为完成减排指标,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减排份额交易机制。发达国家从中可获得投资收益和减排份额;发展中国家则可获得相关的先进技术和资金。这表明 [ ]

A.建立国际新秩序,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

B.开展国际竞争,有利于形成多极化格局

C.各种力量相互依存,有利于实现和平共处

D.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

答案:D

改错题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埠后的近代上海迅速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屈指可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被称为“十里洋场”……          

——互动百科

(1)材料一中,上海的“开埠”是根据哪一条约的规定?这一条约的什么内容最能体现当时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上海被称为“十里洋场”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3)在材料二所述运动中,中国为了“自强”和“求富”创办了一系列工业。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在上海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一例。(4分)

(4)近代首先发生在上海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运动中,谁在此地创办了什么杂志,成为这场运动的阵地?(4分)

材料三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世博会,它对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和谐有着广泛的影响和独特的作用,当数千万中国人以无比欣慰的心情迈进上海世博园大门时,便真真切切地的触摸到人类文明的脉搏。按照7000万的参观者计算,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于上海经济直接拉动效益客观。加上全球正处在摆脱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这样的盛会就更加引人注目。但在世博会展示的场馆中,中国企业所表现出的创新活力不足,这是必须要正视的现实。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上海世博会,中国人感知什么”等

(5)结合材料三分析举办上海世博会的意义,从材料三中你还能得到什么感悟?(5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