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10分)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三次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根据所给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中国新闻网2013年12月20日电据央视消息,在成功完成月面软着陆后,嫦娥三号目前已进入科学探测阶段。利用着陆器上地形地貌相机传回的图像,科研人员制作完成了首张着陆区全景照片。

(1)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标志性成果分别是什么?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项成果对当今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请谈谈它的利与弊。﹙3分﹚

(3)“嫦娥三号”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领域的成就?你认为我国当今不断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答2点)?( 3分

答案

(1)瓦特改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应用。(2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或计算机网络技术(1分)

利:上网查找资料、网上学习、与朋友进行网上交流、上网休闲娱乐;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弊:沉迷网络导致学习受影响、身体健康受损、网络诈骗防不胜防、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言之有理即可,共2分)

(3)航天技术(1分)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实施863计划;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设立“最高国家科技进步奖”;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等。(言之成理答两点即可,共2分)

题目分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标志性成果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标志性成果电力的广泛应用;首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扩大海外市场,用坚船利炮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争夺霸权的斗争愈发激烈,在1901年的《辛丑条约》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问,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对当今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人类从此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利:上网查找资料、网上学习、与朋友进行网上交流、上网休闲娱乐;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弊:沉迷网络导致学习受影响、身体健康受损、网络诈骗防不胜防、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先进科技在我国的运用的准确理解与运用,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我国“嫦娥三号”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航天技术领域的成就;第二小问是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当今不断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有: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实施863计划;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设立“最高国家科技进步奖”;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等。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一5题。

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

  ①南京云锦,被誉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一座里程碑。这一由历史沉淀出的华美织物,在上海世博会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②南京云锦雍容华美,内涵丰富。它用材考究,极为奢华,大量使用金线、银丝、孔雀羽等昂贵材料,生产出来的面料可谓“寸锦寸金”。在封建社会曾成为御用贡品。从色彩上看,整个织物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相传玉皇大帝为装饰天宫,命织女们日夜织锦,朝为锦云,暮为绮霞。当人们仰望那满天的霞光异彩时,无不为织女们的心灵手巧而赞叹不已。传说归传说,但南京云锦确如彩云般绚烂多姿,瑰丽华美。从图案上看,形象各异,寓意鲜明。它吸收了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精华,既有象征高洁的莲花,也有寓意多子的石榴;既有龙凤麒麟这等祥禽瑞兽,也有喜鹊鹦鹉之类喜庆小品;既有祈盼长寿的仙翁寿叟,也有活泼可爱的顽童婴孩……无怪乎明末文人吴梅村赞曰:“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     

  ③南京云锦工艺高超,巧夺天工,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其织造非常独特,须在5.6米长、4米高、1.4米宽的木质提花机上,由上下两人配合操作方能生产。从设计图稿到完成织物,整个过程如同电脑运算一般精确而复杂。“挑花结本”、“通经继纬”等独特织锦工艺,至今尚不能为现代机器所替代。正在世博会上展出的《九龙图》,更藏玄机。如果变换角度和光线,正中的那条墨绿祥龙便能显现紫、蓝、绿、棕、黑等不同色彩,金翠交辉,奇丽夺目,其精妙的制作工艺唯南京云锦独有。     

  ④当然,南京云锦的织造也特别耗时费力。据介绍,两名熟练织工在木织机上配合无间地工作,一天最多也只能织成不满两寸的云锦。诗云:“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这是说织造缭绫的;如果用来形容云锦,则要“扎扎千声不盈寸”了。要是织造大型艺术云锦,耗费的心力更是无法估计。就连六巡江南的康熙皇帝,幸临曹雪芹祖上任职的江宁织造府时,也在诗中感叹“终岁勤劳匹练成”。     

  ⑤南京云锦在继承中创新。以世博吉祥物“海宝”为主题的南京云锦装饰画上,设计师以深浅不一的蓝色,勾勒出8个生动活泼的“海宝”形象。每个海宝的色彩造型各异,甚至连勾边的蓝色都有细微区别,让见惯了传统型云锦的人们眼前为之一亮。还有一幅不到一平方尺的云锦,上面惟妙惟肖地织出一座牡丹花掩映的世博中国馆“东方之冠”。其花色的变化,斗拱结构的光影明暗对比,无不精细入微,配合左上角的世博会会标及主题词,颇具收藏价值。这幅小型云锦装饰画,在牡丹这一雍容华贵的传统形象中,巧妙地融入“上海世博会”的现代元素,为南京云锦的传统工艺焕发青春活力提供了借鉴。     

  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世博会上尽显风采的南京云锦,不正是南京通向更加美好未来的一张城市名片吗?

1.阅读第②节,说说南京云锦的“雍容华美,内涵丰富”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节介绍《九龙图》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节画线句中加粗的“最多”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一天最多也只能织成不满两寸的云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②节插入天女织锦的传说,表现了云锦的瑰丽华美,增强了阅读趣味。     

B.第④节引用“扎扎千声不盈尺”,意在形象地说明云锦织造的精细考究。     

C.由历史沉淀出的南京云锦,如今已经成为上海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     

D.文章按“总一分一总”的思路介绍南京云锦,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5.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怎样才能让南京云锦“焕发青春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