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如你回到170万年前的中华大地上,你会见到的情景最可能是(  )

A.北京人在打制石器

B.元谋人在采集食物

C.河姆渡人在种植水稻

D.黄帝大战蚩尤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元谋人的相关内容。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多年,所以从时间上可排除A、C,黄帝属于传说中的文明,没有具体的时间记载,所以答案选B。

综合题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而新思想、新文化又推动了政治、经济新一轮的变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士大夫中最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

──摘自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材料二 换句话说,这场革命在政治上付出的沉重代价,最终以文化的巨大进步而获得了某种补偿。1912~1919年初的中国知识界的价值重建运动,可以视为象征。

──摘自许纪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三 中 * * 党人从“左”的理论和路线的束缚中再次解放出来,挽救了党和国家,挽救了社会主义,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在改革开放的关犍时期,邓 * * 突出强调“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并作了深刻阐述。他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摘自《人民日报》

(1)结合史实说明在“龚、林、魏”之后晚清士大夫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的具体表现。(4分)

(2)材料二说“这场革命在政治上付出的沉重代价,最终以文化的巨大进步而获得补偿”,谈谈你的理解。(4分)

(3)材料三中所提的两次思想解放分别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进步思想文化出现的条件。(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