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60万人,较2010年增加了近30万,加上约150万往届待就业毕业生,2011年毕业生就业人数有望达到历史最高值,同时结构性、知识性、观念性“就业难”问题依然存在。
材料二: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2分)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4分)
小题2:劳动者该如何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8分)
(1)①材料一反映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党和政府必须高度关注。②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平等就业的权利是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增加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2)①转变就业观念,学会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有精神追求;既要了解职业岗位要求,又要考虑自身实际条件。②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③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④根据自身优势,自主创业,谋求发展。
题目分析:(1)材料一要告诉我们的就是我国需要就业的劳动者数量众多,就业压力大。党和政府之所以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这时定位到的知识点是就业的意义,宏观调控的目标。
(2)劳动者该如何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从劳动者的角度来说,一个是主观的因素,即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一个是客观的因素,即要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素质。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点评: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看设问中要求从哪个主体的角度回答,不要答错了主体,或者答和主体无关的知识点。同时要看回答问题的类型,是措施类,体现类,意义类,原因类等,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