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表1:我国中小企业GDP、税收、就业占全国的比重(%)表2: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状况
材料二: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历经沧桑、步履维艰。2008的最大问题是融资难,2009年则遭遇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面临用工荒,2011年更是升级成多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对经济形势颇为敏感的中小企业“伤不起”。经济专家建议,中小企业“疗伤”要强化政府的责任。
(1)结合材料一,概括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4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析给中小企业“疗伤”,政府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8分)
材料三:聚集小微企业过冬术,二位同学各抒己见。小李认为,“小微企业”要获得成功,关键是“经营战略理念”。小张认为,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要走出困境,唯有市场之手才能拯救“小微”。小余认为,“小微”既牵国家的扶持政策的“有形之手”,也牵“无形之手”,才能向前走。
(3)运用“探索世界”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三位同学的观点。(12分)
(1)表一说明2007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GDP、税收、就业方面占全国的比重较大,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2分)
表二说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诸多困难 (2分)
(2)①加强宏观调,综合运用财政、货币等经济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2分)
②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2分)
③加强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合格的劳动力资源(2分)
④引导企业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2分)
(3)①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小李认为“小微”企业要获得成功,关键是经营理念,看到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夸大其作用,容易犯“主观主义”“唯意志主义”的错误 (4分)
②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小张认为,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要走出困境,唯有市场之手才能拯救“小微”这看到了物质的决定作用,有其合理性,但没有看到拯救“小微”还需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动作用(4分)
③小余认为“小微”既要牵国家扶持政策的“有形之手”,也要牵“无形之手”,才能向前走,他看到了从实际出,实事求是要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科学态度和高度的革命热情的结合,观点正确。(4分)
题目分析:本题是图和材料相结合的试题,在提取材料一的信息时,要注意四点:一要看清图的名称,分别反映的是我国中小企业GDP、税收、就业占全国的比重(%)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生存状况;二要看清图例,各自代表的内容和有什么变化趋势;三要看清小注,这一点尤其重要,不少考生忽略了小注,以致无法准确揭示本题显示的经济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我国经济问题的实质。据此作答可知表一说明2007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GDP、税收、就业方面占全国的比重较大,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表二说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诸多困难。
回答第(2)问,首先要认真阅读第二则材料,领略材料的主旨。材料二旨在说明政府采取的措施,。国家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要求考生结合第一小问进行思考。第一小问是问题,第二问是回答政府的责任,可从加强宏观调,综合运用财政、货币等经济政策。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引导企业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回答即可。回答第(3)问,一要锁定运用知识的范围;运用“探索世界”的有关知识。二是确定题型是评析题,问题指向是三位同学的观点。运用哲理分别对三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小李的观点看到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夸大其作用,容易犯“主观主义”“唯意志主义”的错误。小张看到了物质的决定作用,有其合理性,没有看到拯救“小微”还需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动作用。小余看到了从实际出,实事求是要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科学态度和高度的革命热情的结合,观点正确。
点评:做主观题: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依据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和答题方向,可以通过设问中的关键词或者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步,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依据设问限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地材料信息。第三步,依据材料信息与设问限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另外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