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是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材料三:“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

(1)材料一中漫画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请写出漫画中被割占地区回归祖国后,我国在该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哪些“声音”?(列举两例,2分)

(3)材料三中的“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 是指什么?打开这扇“窗”的决策是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来的? (4分)

答案

(1)《南京条约》(2分); “一国两制”(2分)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等。(2分)

(3)兴建经济特区(或: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2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题目分析:(1)材料一是一个图片材料题,通过解读图片的关键词“英国、香港岛”,我们可判断出,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的香港岛;而新中国成立后,邓 * * 从维护祖国和中 * * 的根本利益出发,在香港、澳门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是“一国两制”,所以答案为:《南京条约》 “一国两制”。

(2)考查的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属于识记内容,主要包括1953年周恩来 * * 在同印度、缅甸领导人就西藏问题谈判时,首次提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以及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1980年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第一步是设立经济特区,包括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而深圳被称之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而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