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02年~201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速

注: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

②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 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摘编自2012年9月18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当前我国工业规模很大,但总体水平较低,还不是一个工业经济强国。我国产业层次低、升级慢、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旧十分突出。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弱。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在一些行业,企业规模小而散的现象比较突出,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难以提升,缺乏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创新发展压力大。企业税负较重,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面临利润微薄、经营困难局面,无力进行新产品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

材料三 实体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根基。当前,我国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部分实体经济受到冲击,不少资本转向民间借贷、房地产等市场,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虚拟经济火爆,实体经济艰难”的局面。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写入了2012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并由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召开的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加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金融业要积极为振兴实体经济服务。2012年8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按照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决定取消和调整314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重点对涉及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体现了我国政府扶持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二,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就如何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提出合理化建议。 (8分)

(3)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6分)

答案

(1)

①  2002——2007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快,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2009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下降。(2分)

②我国工业增加值从总体上看,总量保持持续增长,已成为工业大国。(2分)

(2)①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对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②企业要加快实现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环节的提升,抢占产业链高端环节,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环节中的地位。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④推进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实力强、资本雄厚的大型企业开展跨国经营、跨国并购等。⑤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不断增强工业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组织机构。(每点2分,答出任意4点得满分)

⑶①针对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我国政府采取措施扶持、发展实体经济,为振兴实体经济服务,体现了政府在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2分)

②政府工作报告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表明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决定权,国务院对其负责,受其监督。(2分)

③国务院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也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推进管理创新,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提高工作效率。(2分)

题目分析:(1)材料一是图表题,表的标题是2002年~201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速,从图示中可以看出2002——2007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快,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2009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下降。从注中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增加值从总体上看,总量保持持续增长,已成为工业大国。

(2)第二问是建议题,为如何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提建议,考生可以进行知识迁移,迁移到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这个知识点中适合本题使用的知识点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再从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里寻找答题点,可以得到企业的兼并和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

(3)第三问要求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回答问题,政治生活的主观题,一定要找到主体,根据主体来回答问题,那么材料中出现的主体是政府和人大,和政府有关的知识点有:政府的性质、宗旨、职能、工作原则、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和人大有关的是人大的性质和权力,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涉及到了图表题,建议题,说明题,考生在平时就要注意不同的题型的答题方法,要学会归纳和总结,在看标准答案的时候要注意分析答题思路,对照自己的答题思路,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不定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