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15分)【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a、b、c、d、f五种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能层和能级,第一电离能I1(a)<I1(c)<I1(b),且其中基态b原子的2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 d为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f的原子序数为29。请回答下列问题。(如需表示具体元素请用相应的元素符号)

(1)写出ac2的电子式__________;基态f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2)写出一种与ac2互为等电子体的物质的化学式                    

(3)b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比同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         。(填“高”或“低”)

(4)化合物M由c、d两种元素组成,其晶胞结构如甲,则M的化学式为                

(5)化合物N的部分结构如乙,N由a、b两元素组成,则硬度超过金刚石。试回答:①N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硬度超过金刚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N晶体中a、b两元素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

(1)                   3d104s1       

(2)  N2O(写NO2+也计分)

(3) 高   

(4) KO2      

(5) ①    原子晶体 (1分)

C—N键的键长小于C—C键,C—N键的键能大于C—C键 (合理答案均计分)   ②SP3

题目分析:a、b、c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的能层和能级,说明三种元素属于同周期元素,基态b原子的2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所以b是N元素,第一电离能I1(a)<I1(c)<I1(b),则a、c分别是C、O元素;d为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则d是K元素;f的原子序数为29,f是Cu元素。

(1)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基态f原子的外围电子的排布式为3d104s1   

(2)CO2是3原子16价电子的分子,与之互为等电子体的物质有N2O;

(3)N的氢化物是NH3,氨气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沸点升高,所以b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比同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

(4)根据“均摊法”,甲中d的个数为8×1/8+6×1/6=4,c2的个数是12×1/4+1=4,所以M的化学式为KO2

(5)①N的硬度超过金刚石,所以N是原子晶体;N原子的半径比C小,所以C-N的键长比C-C的键长短键能大,共价键强,硬度大。

②N晶体中,C原子周围都是4个共价单键,所以是sp3杂化,N原子周围是3个根据单键,还有1对未成键电子,所以也是sp3杂化。

改错题

(9分)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 * * 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三在则史料依次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三次政治改革,其中第一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概括第二、三则史料,指出这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2分)

【经济篇】

材料二 如下图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

(2)从材料二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2分)

【思想篇】

材料三 如右图

(3)材料中三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三场重要运动,请写出其中一次运动的名称及其对思想解放的积极影响。(2分)

【教育篇】

材料四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五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安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4)为改变材料四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5)针对材料五所反映的现状,晚清政府是如何变革教育、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的?(1分)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